磺脲类药物会不会导致胰岛功能衰竭
2019-01-15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张爱玲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 张爱玲
新疆哈密市中心医院药学部药师 张海伟
磺脲类药物是目前糖尿病治疗领域应用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在国内外2型糖尿病指南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治疗地位。其不仅可以作为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基础用药之一长期使用,还可以与多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临床常用磺脲类药物有:格列吡嗪片、格列喹酮片、格列本脲片、格列齐特片、格列美脲。
磺脲类药物改善高血糖的机制包括:
1.刺激胰岛素分泌。现已证明,胰岛β细胞膜上有磺脲类药物受体,当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能通过一系列的分子机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不同的磺脲类药物与这些受体结合能力的差异,决定了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能力的差异,但这类药对全胰腺切除的人或动物不能发挥降糖作用。
2.磺脲类药的胰腺外作用。磺脲类药物能减少肝脏对胰岛素的清除,从而增加周围胰岛素的浓度。近年来还证明,长期采用磺脲类治疗能改善周围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和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还能增加肌肉细胞内葡萄糖的运转(人体葡萄糖钳夹试验表明,磺脲类药物可使外周葡萄糖利用率增加10%~52%),减少肝糖产生,这些作用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空腹高血糖。有些磺脲类药还有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血黏度和微循环的作用。除此之外,磺脲类还能刺激生长素释放抑制素(生长抑素)的释放,后者可以抑制胰升糖素的分泌,从而加强药物降血糖作用。
看到这里,不少糖友们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磺脲类药物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胰岛细胞加倍工作,会不会使本来就受伤的胰岛细胞雪上加霜,导致胰岛功能衰竭?伴着这样的猜疑,许多糖友会自行停药或减药,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
其实糖友们大可不必存有这样的担心。目前,胰岛素β细胞功能凋亡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尚无直接证据表明磺脲类药物治疗与胰岛素β细胞功能衰退有关,大家可以放心使用。一项持续20年的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共入选3867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以饮食控制为主1138例)或强化治疗组(磺脲类药物治疗1573例、基础胰岛素治疗1156例,其中有753例超重120%患者:342例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411例为饮食治疗),随访6~20年,中位数11年。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肥胖患者还是非肥胖患者中,磺脲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并未出现加速胰岛素β细胞功能衰竭的现象。
另外,中国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磺脲类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强化治疗3个月,可使约60%的患者血糖达标,停药2日后复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恢复为正常糖耐量或糖耐量受损者占22.83%,这说明磺脲类药物强化治疗显著改善了早相胰岛素分泌功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低血糖是磺脲类药物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减少低血糖风险,服用磺脲类药物时宜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在医生的建议下逐渐调整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