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19-01-15郭文静
郭文静
(中卫市中宁县笫四中学,宁夏 中宁 755100)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考试存在的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存在以下问题:(1)信息技术考试功利性突出,忽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根据调查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考试仍然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其主要是为了满足学业考试而考试,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技术应用的考核;(2)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考试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应付的态度。由于信息技术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在加上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考试不重视,认为其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升学成绩,因此他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不会投入相应的时间;(3)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内容设置不合理。目前初中对于信息技术的考试主要集中在期中、期末考试上,缺乏对学生平时知识与能力的考查,结果导致学生存在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态度。另外在考试内容设置上存在考试内容过于陈旧,理论与实践操作划分不合理的现象。例如为了便于组织考试,初中信息技术试卷内容设置上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而实践操作方面的例题比较少。
二、应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考试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课程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针对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考试不重视的现象: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宣传,让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考试。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重要学科,虽然在当前教育体制下,信息技术课程在中考成绩所占的分数比例不是很高,但是其重要性却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要在考试中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在考试中所表现出的应付心态,教师可以在组织考试前采取相应的举措,将学生纳入到考试组织设计中。例如教师在设计信息技术试卷时,可以充分吸取学生的意见,将学生认为对自己重要的内容纳入到考试试卷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参加考试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将学生纳入到信息技术考试过程中。
(二)明确考试目的,强化素质教育
针对部分学校信息技术考试所存在的功利性现象,学校必须要严格按照信息技术考试大纲的要求组织信息技术考试,并且在组织考试的过程中必须要突出素质教育:首先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为了考试而教学的思想。根据调查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中获得较高的成绩,结果导致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出现了为了考试而教学的错误方式。针对该问题一方面学校要合理引导,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信息技能。结业考试只是检验学生能力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开展教学;另一方面学生要对信息技术考试形成正确的认识观。不能为了考试而采取应付式的学习模式。学生是信息技术考试的主体,在考试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灵活应用书本知识的本领。
(三)优化考试内容,增强社会实践性
信息技术考试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首先信息技术考试命题要体现新课程理念。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应用,因此教师在考试内容设计上必须要突出人文性,结合教材知识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学习。例如在信息技术期末考试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不感兴趣,但是适应性较强的知识点纳入到考试试题中,以此提高学生对该方面知识点的重视;其次在考试试题选择上要加强考试内容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例如教师在设计考试内容时要将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此检验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师在设计考试内容时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不同,导致学生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尤其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差异性较为突出,因此教师在设计考试内容时需要本着灵活开放的原则,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以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四)创新考试形式,加强上机操作训练
根据调查初中对于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考试主要是通过上机操作完成的,虽然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但是此种考试容易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因此学校在开展以上机考试为主的同时还要尝试其它形式的考核方法。例如将学生的课堂表现等纳入到考试成绩中,这样既可以达到考试的目的,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初中学校必须要加强学生上机训练的机会,例如学校要增加计算机硬件设备,保障每人一台电脑进行训练。鼓励学生发挥思维拓展,学习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以此增强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考试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形式,因此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考试时必须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侧重对学生信息技能实践应用的考核。针对当前学校考试中所存在的各个问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摸索、多思考、掌握规律,把握信考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