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心态的本质、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2019-01-15吴婷婷
吴婷婷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 雁山 541006)
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心态就是在社会的环境下所产生的社会意识,社会心态具有非系统性的特征,社会心态是物质环境下的直接产物,它并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它是人们感性的集合,是人们在无意识的自觉建立起来的社会形态,只有充分了解社会心态才能够更好的了解社会文化。
一、社会心态的本质
社会心态从本质上看属于一种精神文化,是人们在日常的实践中自觉形成的社会意识,它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征。社会心态属于精神层面,所以它具有自发性、多变性、非系统性等特征。它与社会环境联系紧密,相辅相成,社会心态影响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同时社会环境也会塑造出不同的社会心态,影响社会心态的变化。社会心态代表的是社会上大部分人的心理形态,所以从本质上看,社会心态具有普遍性,它属于社会上的一种主流精神文化。它是由社会上诸多稳定的个体心态所组成的,所以它具有广泛性和大众性,如果社会心态只能代表少数人的心理,那种这种心态就不能反映社会的总体心态特征进而这种心态也不能称之为社会心态,社会心态必须能够反映社会的普遍心态并且能被大众所认可和接受。总之,社会心态产生于社会实践,是一种社会文化,虽然它是一种无形的文化形态,但却时刻左右着人们的言行。
二、社会心态表现形式
社会心态虽然作为一种无形的社会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却影响人们的行为,通过人们的行为方式、处事方式等外在的可见的方式表现出来。
(一)价值取向性心态
价值取向性心态就是人们在生活中对生活中的现象所产生的态度、想法。这种价值取向性心态会引导人们的价值观。比如在封建社会,人们认为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这种看法就是社会对商人的价值取向。在封建的农业社会,由于商业高利贷活跃会带来农民的破产,社会的动荡,所以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社会重视农业的发展,贬低商业,因此就自觉形成了“民以食为天”这种社会心态,这种社会心态外在表现就是社会认为商人的地位最低下。
(二)思维方式性心态
思维方式性心态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会根据以往的经验、知识而形成一种固定的思考方式。思维方式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紧密相连,所以思维方式性心态也是社会心态的一种外在表现方式。比如在与他人交往时会产生晕轮效应,认为“好人什么都好,坏人什么都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差异性的思维方式会影响人际交往,所以这种心态就催生了同一性的思维模式。
(三)行为模式心态
行为模式心态受价值取向心态与思维模式心态的影响,行为模式心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一件事根据其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所采取的行为。行为模式是在心理活动趋势下所产生的,所以它也是社会心态的外在表现方式。比如美国强调“个性、自由”所以在生活中会感觉到他们处事更直接、更具有目的性和竞争性。相反中国人受“中庸之道”的影响在处事过程中会表现的很含蓄,重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社会心态的作用
(一)社会心态影响社会进程
社会心态是在多种社会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所以它具有稳定性。在社会转型期这种稳定的社会形态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比如在古代强调“学而优则仕”所以人们总是想尽办法进入仕途,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仕途”只是一种选择,如果还保留原有的社会心态就会阻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要正确的认识社会心态,让社会心态的转变紧跟时代的发展。
(二)社会心态具有社会导向作用
社会心态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所以社会心态在各个方面都在引导着人们,引导着人们的为人处事、学习方式、看待事物的态度等等。所以国家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健康的社会环境才会孕育出积极的社会心态,才会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社会心态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心态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对社会存在也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心态产生于社会环境,但是他们并不是完全同步的,社会心态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其受到传统思想和传统事物的影响,所以在其转变过程中具有滞后性。滞后的社会心态作为旧事物不能引导新事物的发展,还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相反积极的超前的社会心态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带动社会的发展。
四、结束语
社会心态作为一种无形的社会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积极的社会心态推动社会的发展,消极的社会心态阻碍社会的发展,所以专家和学者必须要重视对社会心态的研究,洞察社会心态,让社会心态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