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酒文化研究
2019-01-15王皓
王 皓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50025)
酒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据《神农本草》[1]记载,酒起源于遥远的神农时代,《世本八种》[2]中讲:“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秣酒”,而仪狄、少康都夏朝人。《周易》的需卦、坎卦也有提及“酒”字,大汶口遗址和磁山文化遗址中都有酒器出土,可见我国酒的历史至少也有五千多年。酒作为一种特殊的饮料,历史悠久且广泛饮用至今,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其实,早在周代就已经产生了丰富的酒类、酒器,形成了一些酒的规范和饮酒礼,酒的社会功用也基本完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集,全面反映了周代的政治、军事、生活、风俗等多方面内容,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全书直接或间接提及酒的篇章约52篇,占总篇幅的四分之一左右,可见酒对周人的重要意义。本文透过《诗经》一书,试将周代的酒文化加以分析和论述。
一、丰富的酒类与考究的饮法
周代已经有了相对较成熟的酿造技术,形成了丰富的酒类。如《行苇》[3]中讲“酒醴维醹”,《江汉》中提到的“秬鬯一卣”。酒是指白酒,醴是指甜酒,秬鬯则是指用黑黍和郁金香为材料酿造而成的酒液。认真酿造而出的高质量酒液具有醇香的味道,如《鹿鸣》、《鱼丽》、《车舝》中都提到了“旨酒”,赞美其醇香。《桑扈》和《丝衣》则做了更细致的描述,直言“旨酒思柔”。
饮酒的方法也是比较考究的。如《伐木》中提到的“酾酒”,即滤酒,在饮前过滤一下,将酒渣等物滤出。另外还有许多规仪礼节,后文再加以论述。
二、丰富的酒器
《诗经》中提到的酒器一共有12种,即瓒、彝、罍、爵、角、觥、匏、尊、卣、壶、斗、斝。这些酒器制作精美,显示出了我国早期工匠制造技术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围绕着“酒”,也产生了一系列相关的礼制,身份高低不同,使用的器具也有差别。
三、酒的功用
酒作为一种特殊饮料,其作用并非是孤立的。醇香浓郁的液体不但可以应用于诸多场合,也浸润着绚丽的文化色彩,具有广泛的社会功用价值。这主要体现在:
(一)借以消愁的工具。如《卷耳》中讲:“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思妇思念征夫,见之不得,便借醉酒暂时使自己从相思之苦超脱而出。《邶风·柏舟》[3]中云:“微我无酒,以敖以游”,也将饮酒疏泄和遨游遣忧视为解脱方式。
(二)饯别时的饮品。周人常在饯行时摆酒相送,如《泉水》中描写送别女子时提到:“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后代诗歌中也常出现饮酒送行的情节,如唐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别》中云:“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三)享乐助兴的工具。除用于消愁之外,亦能用于喜乐助兴。这既可以满足个人的享乐追求,如《山有枢》中讲:“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又可以增进夫妻之间的恩爱缠绵,如《女曰鸡鸣》中讲:“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另外,酒还可以为宴会营造温馨和乐的氛围,《诗经》中的酒宴主要有如下几类;(1)君王宴请群臣。如《鹿鸣》中周王佳肴美酒宴请群臣,求教治国大道,《吉日》中周王田猎满载而归,与群臣饮宴共欢。(2)贵族宴请宾客。如《湛露》中“厌厌夜饮,不醉无归”一句,足见主宾之畅快。(3)家宴欢聚。如《棠棣》中“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伐木》中“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都体现了兄弟之间酒宴的欢愉。(4)朋友间的聚宴,如《瓠叶》中对主宾之间酬酢敬酒的描写。(5)夫妻间的饮酒,如前文所述的《女曰鸡鸣》。综上,酒作为一种满足精神欢愉需求的重要饮品在周人的宴会上起到重要作用。
(四)祭礼的重要道具。如《楚茨》中“我仓既盈,我庾维亿,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等句,描写周王在粮食作物丰收后,以美酒佳肴祭祖祀神的行为,酒则成了娱神的重要祭品。再如《既醉》、《凫鹥》、《丝衣》等篇也有类似描写。
(五)对优秀表现和功劳的赏赐品。如《简兮》中舞师仪表堂堂,风度翩翩,舞技娴熟,获得了卫公赐酒。再如《江汉》中周宣王赐召虎圭瓒美酒,以嘉其平定淮夷之功。
还要注意的是:(1)酒也反映出了周人的生活状态。如《大东》中“或以其酒,不以其浆”两句,侧面反映了贵族和贫民在生活质量上的悬殊差距。(2)重视酒德。如《楚茨》、《宾之初筵》、《北山》、《鱼藻》等作品,对饮酒时或饮酒后,仍端庄平稳、风度翩翩的贤人君子大加赞美,对沉迷酒乐、酣醉失态等行为则严厉批判。(3)醉后魂不守舍的精神状态,也用于“比”法。如《黍离》中“行迈靡靡,中心如醉”,《晨风》中的“未见君子,忧心如醉”,都将忧愁之态比喻成醉酒之状。
总之,在我国周代已经产生了丰富的酒类和多样的酒器,酒不仅是单纯的饮品,也具有了诸多社会功用,形成了一种富有民族特征的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