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科研管理优化的若干举措

2019-01-15杨艳琦张朝辉

山西青年 2019年13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科研经费工作者

杨艳琦 张朝辉

(1.西安培华学院教务管理中心,陕西 西安 710125;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6)

一、引言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引下,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科技方面,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的日益增加,取得的成果日益丰硕。科技改变了世界,而科技的启发地在高校,并且高等学校是科研的生力军,主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科研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高校科研的类别是多类型的,主要分为纵向项目研究和横向项目;从研究的应用角度来说分为基础性研究以及实际应用型研究。从国家层面来说对高校科研的支持力度愈来愈大,而且由于企事业的一些技术型研究需要,跟高校的合作也日益增多。随着这些科研需求的增多,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契机,如果高校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来激励教师的科研,同时高校教师也需要把握机遇结合自身合适的研究方向开展研究,方能事半功倍,取得好的科研研究成果的同时服务于国家、社会的科研需求。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研管理在教师科研的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1-2],如果信息领悟的正确、传达的及时、管理水平高则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促进高校的科研实力。科研管理工作贯穿于科研项目活动及学科评估的全过程,渗透在项目的申报、实施研究、提交最终成果与结题、经费使用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中[3]。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必须时刻高度保持高水平工作,紧密结合国家的科研动态信息,制定合理的科研规划,以达到“细、准、严”的优良工作作风。已有很多科研管理工作者对目前高校的科研管理现状进行总结[4],可以从这些文献中看出来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差异性,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的科研现状进行分析,结合自身从事的科研管理工作,对优化科研管理谈了几点认识。

二、科研管理的现状分析以及优化手段

(一)管理向信息化转换

信息化是一种趋势,科研管理系统的日益精进推进了科研管理信息化的进程,科研论文、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专利、科研获奖等成果都将以信息化的形式管理,起步完善阶段可能略显麻烦,但一旦完善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及时了解自己的科研信息以及管理工作者发布的科研信息,这样科研管理工作者通知完一件事之后教师又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了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现在各种管理都是信息化,教师的时间又是有限,不可能一直关注一个管理系统,这就需要学校科研管理工作者与其他部门沟通,制作一个尽可能满足多部门管理的一个系统,并且系统中需要录入的信息操作简单易懂,从而更加方便信息化的建设以及应用。

(二)科研经费“放管服”不够灵活、经费管理机制不完善

科研经费是科研工作的实力支撑,教师获得科研经费后,在经费使用报销时候总能听到要求的附件材料太多、手续繁琐、来回反复跑浪费大量时间等;涉及经费财务报销部门不能马虎,制定了较为严苛的政策来约束以让所有教师正常合理使用经费,大大减少一部分人犯错的机会。这其实是矛与盾的关系,教师希望手续简单、管理部门希望材料完备,如何将此二者有机协调起来是个难点。

高校科研管理者应该对于“放管服”进行深入调研,与教师多沟通免去一些不必要的手续以及考核机制,灵活管理经费,把教师从繁琐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从而给予更多时间从事科研工作。当然这不仅仅是针对于科研经费,所涉及到的科研事项:科研合同、科研仪器设备、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等等管理的“放管服”更加灵活才能适应科研发展的趋势。

(三)管理体制不完善、部分管理队伍水平不高

管理部门人员流动性较大,并且很多高校存在科研管理人员水平不高、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面对日异月新的科研管理工作内容,工作面越来越宽,已有的管理体制已不能符合科研管理的要求,需要按照需求及时完善管理体制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

从事科研管理工作本身应该具有较高的学历,学历越高表明从事过科研的经历可能更丰富,这样从内在角度更了解科研这个行当,在从事科研管理、制定科研政策时候更能从科研的本质出发。

三、结语

科学研究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传递途径,是培育高新技术的重要源头,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是构建创新文化的重要基石,而科研管理工作是这些指标的基本保证。从国家层面讲,筑牢我国科学技术大厦,科研管理工作者必须立足于实际对科学研究实行长期稳定支持和超前部署才能有效地促进科研工作的进展。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科研经费工作者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关爱工作者之歌
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刍议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开放大学背景下基层电大科研工作困境与策略——以浙江省示范性基层电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