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2019-01-15

山西青年 2019年13期
关键词:微时代思政微信

周 玫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一、“微时代”的科学内涵及主要特征

在“微时代”这一背景之下,媒介的信息传播介质也呈多样化,微信、微博以及微电影等是常用介质,具体来讲其传媒路径则囊括了微信、微博、微型APP以及微网站等,其内容的传输特性则是即兴、即时、高效和短小精悍。而“微时代”亦有着诸多特征,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其辅助人们实现了其热衷的对于网络信息的接收,使得人对于信息的获取范围以及人的交际网均有所扩大,令人们得以拓宽其在新信息资讯方面的获取途径,使人们得以享受到了视觉以及听觉上的全新体验,冲击性极强。

二、“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第一点是,“微时代”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方式以及方法都大有创新。一方面其工作可借助于微信、微博等介质所具备的强趣味性以及强互动性,以文字、音频、图像、视频的综合方式来进行发布以及扩散,和大学生展开互动交流,把思政教育的具体内容渗入其中加以宣传。另外一方面其有关工作可借助于微媒体来对大学生的实际思想动态予以关注以及了解,及时性的去把握好对学生思政教育的要点以及根本,对学生加以引导,促使师生间隔阂的消除,使其距离拉近并形成较为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二点则是,“微时代”特别有力的开拓了学生们的整体视野。加快了信息交流的整体速度,给大学生以一个全新的视野扩宽窗口。

(二)“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首先是“微时代”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方面所给以的负极影响。在“微时代”这一背景之下,其海量信息以及过快的传播速度使得大学生难以较好的去加以有效的辨别,尤其是某些不良的信息极有可能将会渗入到大学生的思想中,使其思想有所动摇,对其价值选择施以负面影响。日积月累下,这一部分信息将会默化潜移的对学生们的思想价值观有所侵蚀,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其次则是“微时代”在大学生的个人学习习惯上所给以的负极影响。一部分学生由于使用微博、微信而浪费了过多的课余时间,重度依赖这些产品的学生,还会在课堂时间刷个不停;还有一些学生极为沉迷、依赖网络,变成了网络之奴,碰到某些疑难问题时都必须经网络查找,其独立思考能力大幅度的下降,类似的情形不胜枚举。

三、“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创新思政教育的理念,对“微时代”下的新思政教育模式加以探索

在“微时代”这一背景之下,高校的思政教育使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大为改变,并对教师原本的课堂教学主体身份进行了改变,使学生变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作为教师,应当要持续的创新其思政教育理念,借助于微媒体的力量,将其融入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持续的去对师生间的角色作出转换,合理的定位好思政教育,对“微时代”背景之下的新思政教育模式展开探索,同时尽其全力的去使课堂教学能够兼具个性化以及有效性、针对性。

(二)构建起新型“微媒体”高校平台,释放“微媒体”的正面作用

高校可借助于专设自主的思政教育平台来释放“微媒体”对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正面作用,增加某种程度的物质投入,编制出有关的制度以及政策,试着以校园网络为依托,构建起新型的“微媒体教育平台”。再者也需构建对应的可行制约监管机制,建起相应的专业监管队伍,对其监管职责加以明确。高校应当要借助于“微媒体”平台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我党的思想路线方针以及有关政策进行宣传,对正能量进行积极的传播,以“微媒体”为重点媒介,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主流意识形态都深入的渗入于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使思政教育能够兼具针对性、趣味性与有效性。

(三)强化性的建设好思政教育者的队伍,提高其对于学生的总体思政教育水平

处于“微时代”这一背景之下,高校应当要持续的强化其队伍建设,特别是应当要强化其师资力量,使思政教育队伍中的人员均能有较佳的职业素养,打造一个具有高素质特征的思政教育队伍。具体的方法是,借助于微媒体来开展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培训活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特别专题培训活动等等,对教师思政理论素养、IT技术信息利用专业技能等方面加以培养和强化。

四、结论

在“微时代”这一背景之下,高校可在教育理念上持续创新,积极运用网络信息的有关功能,建起相应的“微媒体教育平台”,构建优良的网络舆情专项干预机制,强化性的建设好思政教师的队伍,全方位的强化好高校思政教育阵地的建设,对大学生的思政素养进行提高,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总体水平进行提高。

猜你喜欢

微时代思政微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微信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