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的高校体育课程开发路径研究*

2019-01-15安丽娜

山西青年 2019年13期
关键词:生命安全理念生命

安丽娜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生命作为人生存的基本载体,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以及发展的根本,如果没有人的生命,那么整个世界都会变得毫无意义,每个人的人生成就,都是建立在自己的生命安全的基础之上,没有了生命,一切的物质都会变为空谈。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校的体育课程中都加入了生命安全教育这一发展理念,首先,生命安全教育就是将生命、安全以及教育这三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将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融入进教育以及实践当中,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

一、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实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符合社会的发展潮流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

从我国的历次教育改革中可以发现,我国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教育必须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及能够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从而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各个高校当中,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校园暴力事件,但是由于我国当前教育体制存在一定的缺陷,总是在一些恶性事件发生之后才加以防范,就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此类事件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强,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加入生命安全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学校体制的完善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有助于高校体育课程的系统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因此高校的教育体制就要向这一方面发展,不断完善教育体制,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多样型人才。体育教育属于人类教育的基本手段,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学校中支撑运动的就是高校的体育课程,所以在高校的体育课程的改革进程中,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学生生物机能的改善,而要从思想上彻底转变学生的生命理念,重视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对于高校体育课程中实行生命安全教育的路径研究

我国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过后,很多国内的学者都对生命安全教育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中实行生命安全教育有很多不同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高校中开设相应的安全教育理论课程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我国国内的高校对于生命安全教育没有做出足够的重视,学生对于生命安全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要想我国高校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取得一定的成果,就必须要从转变学生的安全观出发,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我国国内高校在这一方面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要想提高这一方面的发展,就必须要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加入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课程,对国内外的重要研究理念做出充分的借鉴,从而使得学生填补这一方面的理论漏洞,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树立。

(二)树立“教育即生活”的新型体育教育理念

在国内现存的教育理念当中,只是把体育教育作为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此大多数体育教师在上课时也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来进行教学,未能将体育教学的精髓传授给学生,只是在体育课上加强了学生的生物机能,而未从学生的思想上进行彻底转变。而将生命安全教育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中,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起教育即生活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体育锻炼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而不只是把它当成一门课程任务来对待。在我国国内的大多数高校中,应该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而不是去盲目地追求体育的竞技性,要明白在体育课程中加入生命安全教育并不是希望学生在比赛中拿金牌,而是要从思想和行动上让学生重视起生命安全教育,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时,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去保护自己,减少自己遇到危险的情况,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还要注重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性,在体育课程中加入一些防范危险的演练活动,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小结

总之,在我国的体育课程中加入生命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学校必须要重视这方面工作的完成,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加强生命安全教育的推行,重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领导,并且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从以往体育课程的参与者转变为当前体育课程的执行者,将自己科学的教学方法融入新型教学模式当中,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生命安全理念生命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置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生命安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和健康教育探究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关于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生命安全教育背景下学校武术课程建设研究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