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临床工程师开展CT维护工作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2019-01-15孙书雨大庆市中医医院器械科黑龙江大庆163000
孙书雨 大庆市中医医院器械科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内容提要: 目前,在医疗机构中CT已经成为临床诊断至关重要的医疗器械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临床诊断效果也得到广泛认可,其应用对诊断效率有较大的提升。因其成本较高,结构复杂,应用频繁,一旦发生故障,对临床医疗工作影响较大,其日常维护尤为重要。但往往临床工程师受专业能力、设备熟悉度等因素的影响,在CT维护工作中尚存较多局限性,应根据具体的局限问题特点,采用合理的改进措施,保证维护工作的效果,为后续使用夯实基础。
为确保CT设备的准确使用,多数医院会安排工程师进行日常维护,对机器进行定期检查,了解故障隐患并排除,以保障机器的高效运行。但是受专业能力、设备熟悉度等因素的影响,维护工作局限性很高,因此,在维护工作中应加大培新力度,引导工程师从全方面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全面开展各项维护活动,促使设备的长效使用。
1.医院临床工程师在CT维护工作中的局限性
目前,很多医院负责CT维护的临床工程师未经过专业教育培训,与生产厂家的工程师相较,专业性较低,工作能力不足,工作效果难以保证。一般CT所发生的故障问题非常繁琐,对临床工程师技术及对机器熟悉程度要求较高。如果临床工程师所掌握的技能与知识较少,则遇到技术类型的故障问题就难以明确具体的发生原因,不能采用正确的方式将故障排除,只能开展日常的简单性维护工作。同时,如果临床工程师的实践操作水平较低,不能确保维修的工作质量,整体的操作会受到局限,严重影响着CT的正常运行以及维护管理。
2.临床工程师的CT维护改进建议
为保证临床工程师更好地开展CT日常维护,应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与业务水平,以充分发挥其职能。
2.1 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我国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管理办法》中已经提出了有关的规定,要求相关设备的使用者需要经过专业化的岗前教育培训,考核之后获取上岗资格证,才可以进行设备的使用。而在医院日常工作领域,CT属于较为常见的设备,临床工程师在维护之前,必须全面了解其构造形式与原理特点,在发生故障的时候可及时有效地进行判断,使用合理的方式排除问题。在此情况下,建议医院对临床工程师进行系统化的教育培训,编制完善的规划内容,正确培养其设备的维护技能[1]。①在上岗之前开展培训活动,讲解设备的日常使用知识、维护技术知识等,在培训之后进行针对性的考核,待符合标准之后获取岗位资格证书,才能参与到设备维护中。②要求对既有工作人员进行各种设备操作技术的培训,可邀请生产厂家中的技术人员到医院中指导,为相关的临床工程师全面讲解关于设备的结构特点与运行规律等等,以此增强既有人员的工作能力,掌握具体的维修技巧与维护方式,提升实践操作水平。③可建设专门的网络平台,要求工作人员在业余时间到网络平台中查看关于CT的维护技术知识与专业方式,以此增强其相关技术的应用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合理的完成各种任务,为后续工作的应用与落实夯实基础[2]。
2.2 开展常规性的检修工作
常规性的检修是临床工程师较为重要的工作部分,可起到良好的故障防控作用,有助于将故障的发生率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在此情况下,应要求工程师合理的开展常规类型检修活动,从CT的整体运行维护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全面提升整体系统的运作效果。通常情况下,CT设备在使用期间很容易在环境、人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出现故障,故障隐患问题很多,而合理地进行常规的检修,有助于全面地了解与掌握设备运作情况与性能,在发现隐患问题之后,可以使用合理的方式将其排除,形成良好的防控作用。例如:在CT设备中含括很多的按钮部分,在设备实际运行期间,某些按钮需要频繁进行操作,长此以往灵活度会降低,要求工程师定期开展按钮部位的检查活动,了解是否存在灵活性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在水冷结构的检查工作中应重点实施风扇部件、压缩机部件、水泵部件的检查工作,正确开展杂物的清理工作,以此预防对设备的有效运行产生干扰性影响[3]。
2.3 查找故障根源并排除
比如,在医院中的飞利浦16排CT设备结构较为繁琐,故障问题的引发原因很多,要求工程师在维护工作中,正确、仔细地进行排查,明确根本性的故障原因,使用相对应的方式排除,以此预防故障的多发性。在排查工作中,应了解是环境还是人为因素所诱发的故障,如果属于环境相关因素,就要正确地检查温度状况与湿度状况使之在标准化的范围要求之内,同时还需详细地检查电压数值与电流数值,了解元器件有没有出现热度过高的现象,以此合理地排除问题。如果属于人为方面的问题,应当详细询问设备操作人员各种信息,了解在故障发生前后所实施的操作,明确其中有无错误类型的信息,最终判断错误操作所诱发的问题。在了解具体原因以后,应针对性开展故障研究与排查等工作,以此预防CT设备出现难以解决的故障[4]。
3.讨论
医院的CT设备使用与发展的时间很长,在相关技术的引领之下,使用性能不断提升,然而,在使用期间如果不能合理地进行维护处理,除了可能诱发故障,还会使正常的应用受到影响,导致成本提升。在此情况下,应正确研究与分析临床工程师的维护局限性情况,正确地开展培训活动,引导工作人员掌握相关技术知识与专业知识,提升维护工作水平[5]。
为保证医疗诊断工作的合理实施与高效运行,在引进先进CT设备后需要针对性能进行严格的管理,正确进行维护与检查,规范维护工作行为与日常工作方式,提升设备的运作性能。以降低故障发生率,预防成本过量支出,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