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摧人奋进的《了了斋吟草》

2019-01-15

安徽园林 2018年4期
关键词:良师会长园林

本文作者(右)陪同何迈夫妇参观生态园时留影

“了了”既“了”也未“了”,这虽是一本诗集,但从一个侧面恰如其逢地表达了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何迈老教授的精彩人生。近期,他著的这本“2018年版《了了斋吟草》”,收录了2008年以来600余篇新作,分为:诗草篇、词草篇、曲草篇、联草篇四大部分。其诗作多以具体事例歌颂了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人和事,诗意醇浓、文化底蕴深厚。主要特色是突出情感这条主线,核心围绕一个“情”字,从爱情、亲情、友情、师生情作切入口,言简意骇、妙笔生花,充满着生活激情。诗中许多佳句往往成为激励人生前行的动力和处身立世的座右铭,让读者更好感悟人生,心往神之,更加热爱生活、重视人之情感,增添生活乐趣,丰富爱国爱家情怀,实乃摧人奋进。

高情办事 低调为人

何迈教授从事高等教育40余年,在告别哲学和美学讲坛后,仍在哲学、美学、国学等方面建树不断、论作多多,尤其为开辟绿色文化和绿色美学学科,不辞辛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以近20年会长的身份,与绿色哲学的开拓者郭因老先生一道,思考和传播“和谐”的真理,举起“绿色”既和谐的旗帜,带领一批学者弘场绿色文化、绿色美学,倡导三大和谐,体现多样统一、多元互补的绿色哲学思想。致力于人的自身质量的提高,人际关系质量的提高,人与生存环境关系质量的提高。

尤其在绿学会的创建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当人们尚未普遍认识,甚至注册部门也不理解,反问他为什么不打红色旗号?他感叹地说:注册真难呀!平生我只想当个好教师,一生不曾求过人,但为了事业只得弯腰!在那红色为主旋律的年代,说了多少好活和解释工作,才打出“绿”色学会的旗号。他就是这样高调做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而在个人名利上则显低调,处处为人着想,突出别人。他担任绿学会会长虽多年,但从不居功自傲,总是积极支持与配合郭因先生一道去弘扬绿色理念。正如他在其诗“为郭因绿色美学理论作:是宗师,师出宗师;非主流,流必主流。”充分流露出他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一生淡泊 从严治学

吟草诗作在《赠盛法诗翁》的开篇:“一生淡泊,欣栽桃李播春色;两袖清风,且种芭蕉听雨声。低调为人,清泉当酒,德高赢美誉;从严治学,雅韵催诗,望重领骚坛。”充分表达出作者的人生感怀。笔者曾听合工大的友人介绍,他作为我国早期的研究生,在改革开放之初,选拔知识分子进入各级领导班子时,曾有过多次机会,但他都主动放弃。甚至解冻多年不提的工资,第一次按职工人数百分之四十比例调整时,也主动让给同事,其高风亮节无疑成为楷模,受到大家的赞誉。而他在教学中却一丝不拘,所授之课特别吸引学生。上世纪,学校领导曾赴东北地区走访校友,一位母校学生在会上动情地说:“在校时我虽基本不愿听课,但有位老师的课我却非听不可,这位老师就是何迈。何老师的确有真才实学,讲起美学、哲学,如数家珍,言简意骇,通过深入浅出的比喻,透射出许多立身处世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令人毛塞顿开、终身受益,的确是名符其实、受人敬佩的老师!”还有一位学生多年后见到何老师,感动地说:“您讲的大是美、小也是美,教导我们千万不能看不起小美,要集小美为大美,让美融入生活的全过程,才能成就美好人生。”还有一位学生在微信中感言,何老师曾告诫我们:“实践中,虽不可能十全十美,但这才能给我们留出追求的空间,摧人奋进,产生继续前进的动力!”这些哲理名言,鼓励着学子们勇敢地走入社会,其中就有这样一位毕业生,他现在己是浙江省的厅级干部。前不久,他发给何迈老师的微信说:“老师一句为了一跃而先后退,往往跃得更远!受用终生,毕业后主动深入一线,从基层做起,逐步走上领导岗位,现在可以为民办更多的事了。”这正如诗集“题非非斋”中所言:“小庭院,一花一世界;大作家,一字一精神。”

助人为乐 终身良师

何迈教授是位得高望重的老师,我认识他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经合肥友人介绍,参加省绿色文化和绿色美学学会活动,首次参会就被会长的渊博知识和热情谦让的态度所感动。绿色文化与绿色美学很自然的成为我们的姻缘与纽带,因为何迈会长和理论创始人郭因等宣传的绿学,正是我寻求的提升园林城市水平和丰富文化内涵的理论。我那时正在市园林局领导岗位上,油然产生遇到知音的感觉,于是会议临结束前再次请求发言,完全抛弃了客套话,发自内心地作了:“赋予合肥园林以新内涵”的即席发言,会后整理成文被刊登在《安徽日报》上。从此,我与何迈为会长的绿学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和忘年之交。何迈会长带领的一帮学者也真诚地支持我的工作,多次结合园林实际召开了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将绿学理论、绿色哲学融入到合肥市的城市园林绿化之中,走出了一条园林与文化相合的道路。“园林与哲学的结合,全国目前只有安徽!”这是年近九十高龄的《近代中国园林史》主编、清华大学朱钧珍教授最近的评说,这里就有着何迈与郭因等一批美学哲学家的功劳。正如何迈会长在绿学会建会十周年的诗中所言:“播绿色,涉水跋山,欣看春风初得意;讲和谐,婆心苦口,但求化雨更弥天。”表达出大家的心声。

更难忘的还有我主编的《园林城市文化》一书的出版,正是他多次鼓励、鞭策的结果。当年,他亲力亲为帮助我整理,功劳最大,但成书时却不愿留下任何痕迹,无私地支持我。我的第二本《追寻峥嵘岁月》一书,因记载的是重走长征路。为此,他在70多岁高龄时仍陪我登门采访九十多岁的老红军,安农大的张靖武老书记,将口述整理成文,作为我这本书的序言,加重了我书的份量。而我前年出版的《圆不完的绿色之梦——城乡园林一体化的探索》一书时,他鼓励我说:“园林学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园林、城市、文化三位一体的体现”,因此毫无保留地指导我处理好章节,贡献出他的智慧。因此,他是我古稀之年名符其实的良师,若要说我在园林上做了一点事,功劳薄上不能忘了他!

何迈老教授还曾多此鼓励我学习诗文,终因我文字五音是短板,难于写好诗句,但我写的文章往往少不了他的指导。每当我一篇文章形成,第一个读者常常就是他,因为他已习惯听我在电话中念稿子。加之他思维敏捷,只要听一遍就能提出看法,尤其在宏观上帮我把好舵,甚至在个别用词上,也能提出建议。正是有他的帮助,我的文章才可能比较合乎要求。

今天,他虽已86岁,但头脑清醒又睿智,特别是具有助人为乐的友善之心,成为我古稀之年的良师和真城的朋友。他的许多人生格言早已成为鞭策和催我奋进的重要动力来源,我也为人生有他这样一位良师而自豪!最后,我还是借用何老师的诗词:“播绿色,推石上高山,浩气欲吞扬子水。讲和谐,弄潮于大海,雄心犹创碧云天。”来激励后来者,摧人奋进、永往直前。今天,我们面对美好的生活,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在享受幸福人生的同时,园好各自的梦,共同努力去迎接二个一百年的中国之梦!

猜你喜欢

良师会长园林
医学教育家培养工程:一种让良医成为良师的有效探索
良师“林黛玉”——《香菱学诗》教学杂想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为什么仙人掌会长刺
良师·阶梯·加油站
良师高柳
怎么会长虫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