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看点:历史性突破
2019-01-15
本刊记者 赵 博
纵观2018年海事界各细分领域,取得成绩的企业不在少数。然而言之突破,其所圈范围即被缩小。但正是由于这些取得了自身跨越或突破了业界固有概念及运营模式的企业的存在,海事界才可能被注入新的活力。行业的发展,正是因为突破与被突破才得以稳步前行。为此,本刊编辑部特在不同领域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向业界展示其在2018年取得的特殊成绩。
中远海运:跻身前三
7月27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中远海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对东方海外的收购。交易完成后,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运集运)成为了全球第三大班轮公司。据Alphaliner统计,截至11月15日,中远海运集运旗下运力约280万TEU,占全球运力总额的12.3%。(排名第四的达飞轮船运力约260.7万TEU,占全球运力总额的11.8%)
此次交易将使得中远海运集运航线网络布局将更加完善、均衡,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也会得到进一步加强。最近三年,中远海运集团始终不遗余力地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重组与兼并扩大在业界的地位。今年,英国海贸传媒集团(Seatrade)将“全球最佳表现者”奖项授予中远海运集团,以表彰其自2016年重组以来,对全球航运业及相关产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中船集团:创纪录
11月6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集团)与美国嘉年华集团和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正式签署生效2+4艘13.55万总吨Vista级大型邮轮建造合同。若6艘订单全部生效,合同总金额达46.2亿美元(约合320亿元人民币),将创造中国造船业有史以来最大订单纪录。
这也是我国首次签订真正意义上的大型邮轮建造合同,被视为中国由世界造船大国向世界造船强国迈进的重要标志。目前,合同中首艘邮轮已进入设计建造阶段,中国船舶工业及中船集团开启了大型邮轮建造新时代。
大型邮轮技术含量高,设计和建造难度大,中船集团承接订单,直接体现了其设计单位和建造单位的综合科技水平与能力。正式生效的订单由中船集团旗下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联合设计建造,在考虑运营实际需求的同时,突破了大型邮轮总布置设计关键技术,具有技术先进、性能优良、节能环保、高度智能等特点,代表着中国造船的最高水平。
据悉,第一艘邮轮计划于2023年9月份交付,第二艘初步计划于2024年12月份交付,入级CCS和劳氏船级社。
11月6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集团)与美国嘉年华集团和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正式签署生效2+4艘13.55万总吨Vista级大型邮轮建造合同
5月2日,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第七一二所承担的“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工程化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验收
中船重工:填补空白
5月2日,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第七一二所承担的“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工程化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验收,标志着我国已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低压、中压两个系列船用推进变频器、推进电机、智能化控制模块等电力推进系统核心设备的供货能力。
其中,核心产品推进变频器、推进电机等取得中国船级社(CCS)系列化产品型式认可,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目前,该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科考船、挖泥船、起重船、风电安装船、布缆船、海洋工程船、豪华游船、公务船等多个船型进行实船应用。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高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我国船用电力推进系统技术水平,目前,中船重工还在开展包括全锂电池电动力系统、氢燃料电池电动力系统等零排放清洁能源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技术研究和产品的开发。
今年夏天,扬子江船业交付了为塞斯潘(Seaspan)建造的第25艘10000TEU型集装箱船,至此,中国造船史上第一大造船项目(25艘万箱船)完美收官。
扬子江船业:历史之最
如无意外,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简称扬子江船业)将于2018年创下企业历史之最:交船量共计56艘,约529万载重吨。另据克拉克森发布的半年数据显示,今年6月底,扬子江船业以131艘、总计308.2万修正总吨的业绩,在全球船厂手持订单量排名中位列第四,是中国手持订单量最多的船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夏天,扬子江船业交付了为塞斯 潘(Seaspan)建 造 的 第25艘10000TEU型集装箱船,至此,中国造船史上第一大造船项目(25艘万箱船)完美收官。
此前,扬子江船业经济效益已连续七年居全国造船企业首位,是我国造船综合实力最强的非国有船厂。2018年,扬子江船业又陆续投入逾3亿元的技术研发经费,研发高新技术产品10余个,以“超节能、低排放、高智能”产品的有效供给创造了市场需求。为实现可持续增长,扬子江船业不断升级产品组合,提高大型集装箱船与散货船的技术含量和建造效率,还在清洁能源船舶研发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建立了建造相关船型的能力,向业界展示了高质量的产品和强大的产能。
9月28日,马士基航运完成了航运历史上第一次集装箱船北极航道运营,其旗下运营的3600TEU型集装箱船“Venta Maersk”轮在成功穿越北极航道后抵达圣彼得堡港,顺利完成首航。
马士基航运:历史性航行
9月28日,马士基航运完成了航运历史上第一次集装箱船北极航道运营,其旗下运营的3600TEU型集装箱船“Venta Maersk”轮在成功穿越北极航道后抵达圣彼得堡港,顺利完成首航。
相较于传统的苏伊士运河航线,使用北极航线可缩短从东北亚到西欧北的海运距离,航行时间有望缩减10~15天。近年来,随着船舶工业技术、破冰技术和航海技术不断发展,北极航线似乎离我们不再遥远。
在业界看来,马士基航运选用“Venta Maersk”轮进行北极航线试航的标志性意义重大。由于集装箱船的装卸效率高,在港停留时间大大缩短,船舶周转效率提高。对于北极航线班轮运输而言,船舶周转率的增加可使航运企业在不增加冰级船艘数的情况下完成更多货运量。同时,“Venta Maersk”轮还肩负收集北冰洋冰层融化数据的任务,马士基航运将根据反馈评估北极航线商业化运营的可行性——毕竟北极航线虽可缩短航行距离并减少一定的运行成本,但航道上恶劣的天气会让船只的建造和维护成本更高。
现代商船:订造大船
9月28日,现代商船(HMM)与三家韩国造船厂就建造超大型集装箱船一事签订合同,大宇造船和三星重工分别承建7艘和5艘23000TEU型集装箱船,现代重工承建其余8艘15000TEU型集装箱船。这是现代商船首次订造超大型集装箱船,建成后,其单艘运力也将成为全球之最。
上述12艘超大型运力预计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交付,以帮助现代商船有效地应对届时生效的“限硫令”。另外,此次新造船项目旨在为提升现代商船的市场竞争力,是实现其“100万TEU运力”目标的重要一步。根据Alphaliner于11月15日公布的统计数据计算,现代商船旗下运力约为42.1万TEU,待所订前述20艘集装箱船交付后,其所有运力将达到81.7万TEU(其中未减除到期退租船舶),运力几乎翻了一番。届时,现代商船极有可能成为全球第八大班轮公司。
自去年首尔中央法院宣布韩进海运(HANJIN)正式破产后,现代商船便成为韩国国内最大的航运企业,而此次历史性地订造一系列超大型运力,也与韩国政府“建设重振海运业、航运强国”的愿望相契合。
环球迪拜:“跨界”收购
8月7日,环球迪拜港务集团(简称环球迪拜)宣布收购北欧地区最大的支线运营商Unifeeder,而这也是全球第一起“由大型国际码头运营商对支线班轮公司进行100%收购”的案例。
拥有属于自己的支线运营商,环球迪拜的客户群将更大限度地拓至货主,不仅可为托运人提供更多运输选择,还会有效避免区域内货量流失引起的吞吐量下降。实现业务互补是环球迪拜收购Unifeeder的出发点之一。同时,环球迪拜还可借Unifeeder强化其在西北欧地区的码头作业量和市场竞争地位。环球迪拜经营着鹿特丹港、安特卫普港、勒阿弗尔港、南安普顿港等港口的多座码头,而这些码头的市场份额又因几家大型班轮公司及其支线品牌的强势介入而被抑制了——各家班轮公司更愿意挂靠本集团旗下企业经营的码头。未来,环球迪拜将依托航运业务串联起其所经营码头,至少在短途运输市场中会给托运人带来更多选择,从而打开市场。
正如环球迪拜所言,收购Unifeeder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提升旗下经营码头的作业量和市场竞争力。
8月7日,环球迪拜港务集团宣布收购北欧地区最大的支线运营商Unifeeder
青岛双瑞:全球首获
4月6日,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青岛双瑞)BalClor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BWMS)在全球首获挪威船级社代表挪威海事管理主管机关颁发的新G8型式认证批准,同时通过国际海事组织(IMO)专家组对使用活性物质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基于G9导则的评估。
这充分彰显青岛双瑞在船舶压载水处理领域领先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为大幅提升BalClor®品牌和公司深入开拓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7月9日,青岛双瑞与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签订合作协议,后者运营的89艘船舶将选用BalClor®压载水管理系统。这是青岛双瑞接获的最大单笔压载水改造项目订单,也是全球压载水市场迄今所涉船舶数最多、金额最大的单笔订单。
随着《2004年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的实施,一大批新理论和新技术涌现出来,BalClor 作为全球首个取得IMO新G8型式认可证书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可为新建及改装船提供更加优化和可靠的压载水处理解决方案,保证符合现在及未来最严苛的压载水处理规范要求,足可谓一项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成就。
威海普益:冲破垄断
在对众多脱硫装置制造商进行考察之后,10月4日,Newport Shipping集团最终选择与威海普益船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威海普益)签订100+100套船舶废气脱硫装置订单。这是我国船舶配套产品生产企业获得的最大一笔船舶废气脱硫装置订单,也成就了威海普益国内标杆企业的地位。
欧洲船东在选取船用设备供应商时奉行严苛的标准,船舶废气脱硫装置订单基本被欧美地区设备制造商垄断。此次订单的成功签获,标志着威海普益突破了欧美厂商长期对欧洲市场的垄断,充分展示了其的在船舶废气脱硫装置研发方面的技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同时,由于船东的需求会在严格的“限硫令”生效之前集中增长,因此这批订单可保障船东免受价格突然上涨或生产饱和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为我国国内乃至亚洲最早从事船舶废气脱硫设备研发及生产的企业,多年来,威海普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坚持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确保为国内外船东提供可靠的船舶废气脱硫设备及完整的优化解决方案。
波交所:指数调整
3月1日起,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成分正式变化。波罗的海交易所(简称波交所)将指数成分中吨位级别最小的灵便型船剔除,只保留好望角型船成分、巴拿马型船成分和超灵便型船船成分,比例依次为40%、30%和30%。
这是波交所自1999年将反映好望角型船和巴拿马型船的指数拆解成BCI及BPI之后,再一次对所发布指数进行重大调整。波交所称,此次调整将更加契合现有航运衍生品的交易规则,以便更好地反映各级别干散货船对全年航运业的贡献程度,BDI也将继续被视作准确反映干散货运输市场健康状况的基准指标。与此同时,调整后的指数可产生以BDI为基准的波罗的海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进而打开通向可交易标的的大门。
在业界看来,波交所启动重大指数改革之后,BDI未来或成为交易标的,投资者投资航运指数获利的大门即将被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