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创业就业现状及解决对策

2019-01-14杨冬吉

今日财富 2019年34期
关键词:毕业生专业大学生

杨冬吉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出现了很困难的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在各个方面出现资金,环境,发展方向选择也存在很多难题。在大学生创业就业难的现状下,高校要根据各个方面挖掘根源,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就业困难的难题。

大学生作为国家富强的新一代力量,促进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国家宝贵人才,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随着高校的扩大招生,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就显现出来了,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一)大学生毕业就业数据分析

据统计,从2010年到2019年中国高校毕业人数持续上涨,如下图:

日前,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表示尽管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在增加,但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对高校毕业生需求总体稳定,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应对好各种困难和挑战。各地各高校要抓住关键环节,全力做好201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0-2017年的毕业生人数按照2%-5%的同比增长率逐年增长,近7年间累计毕业生人数达到5706万人。而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了800万人,根据教育部消息,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再创近10年毕业生人数新高值,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

(一)社会要求严格

现在的社会对大学生提出很高的要求,特别的专业技能和人际关系上有很高的要求,许多用人单位希望招聘到适合职位的人才,有吃苦耐劳,抗压的能力。只是学校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远远不够,要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学会人际关系的处理,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个比较多,多数大学生刚步入社会,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有些不尽理想,要学会控制情绪,努力适应企业社会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更好的就业。

(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各大高校的专业设置,有很多冷门专业,这样的专业对大学生将来毕业存在很大难题,用工企业少,需求人才也少,毕业生较多,供过于求,冷门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就会偏离自己的专业,去抢夺其他专业的职位,用工的企业是有限的,恶性循环,使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

(三)大学生自身定位問题

经历几年的大学生活,大学生往往在择业期间对企业,待遇等多方面要求过高,社会意识淡薄。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经济条件好坏都不会苦了孩子,这就造就孩子们责任感低,对工作职位要求过于高,首先要满足自己的兴趣,然后才是待遇问题,平均工资满足不了择业期的大学生对未来的期望,摆不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期望值过高,既可能产生择业的挫折感,又可能导致机会的丧失。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政府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环境

政府应加大力度完善就业市场法律法规,优化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努力扩大就业市场的需求量。一方面政府努力扩大就业市场的需求量。当前,要优先发展就业增长空间大的产业和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大西部开发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向西部或基层等经济欠发达地区选择就业。目前大学生就业,地区选择过于集中的问题尤其突出,政府需要对此现象加强引导。在国家出台的最新大学生就业政策中就谈到: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

(二)高校多设置好就业专业

高校就业办应该多研究每年的就业形势,对于有专业技能的专业应大力发展,多设置好就业专业。根据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高校的人才模式做出相应改变,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合理调整专业结构,确定专业规模。在课堂教学方面,高校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把从片面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转移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轨道上来,包括专业技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加强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大实习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奖学金制度、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等方式.采取相应的符合用人单位特定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来预先培养“产销对路”的高校毕业生。

(三)提高学生自主创业意识

高校大学生应努力培养自主创业意识,在现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以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就大学生就业积极做出贡献。号召走出去的大学生帮助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就业,以老带新。(作者单位:吉林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毕业生专业大学生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