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元认知理论指导瑜伽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9-01-14江荣
江荣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数据的对照分析,研究了元认知理论对高校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及教学效果的对比。结果显示:在高校瑜伽课堂教学中引入元认知教学策略后,学生学习瑜伽的自觉性和学习瑜伽的效果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境状态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说明元认知教学方法对学生良好体育锻炼态度的形成很有帮助,也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
关键词:元认知理论 瑜伽 教学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c)-0046-03
元认知是指人类对其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其核心思想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从“学会”向“会学”进行转变[1]。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方式,教会他们如何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进而完成学习方式的调节,提高学习效果[2]。从2017年开始,闽江学院体育教学部在学院瑜伽课程尝试运用元认知理论进行教学,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为高校瑜伽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闽江学院2017级瑜伽选项学生(共120名),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和对照班按学校教务处学生报名随机编班。实验前的检验表明实验班、对照班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水平和身体自尊水平以及身体素质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
1.2 实验方法
除了实验班增加了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的内容之外,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上实验班和对照班完全一致。学生的心境变化按文献[3]中的方法进行测量。
实验班的教学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瑜伽技能掌握阶段。该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瑜伽的基本动作、基本技术,了解瑜伽技术的重点、难点,并进行自评、他评。教学形式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
第二阶段,元认知知识训练阶段。教师按照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方法和原则[4]制定出每次课与技能学习内容,做好与学生的情感与情景交流设计,精心组织学生的活动方式。学生的学习采用分组的形式,运用示范、演示、指导、自评、他评进行元认知知识训练。
第三阶段,元认知体验和检测阶段:对学生的瑜伽学习情况进行测试,了解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效果。
1.3 研究时间
2018年2~12月,共计1年时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元认知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查找分析文獻[5-7]和走访专家,我们制定了瑜伽课程元认知教学评价体系(见表1)。
教师在学生元认知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其主导作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学习瑜伽的悟性。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1)在瑜伽知识、技术和技能教学的全过程中融入元认知的学习方法,每次练习都要求学生进行反思反馈;(2)精心创设瑜伽练习情景,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特别是自我反思,及时的进行表扬;(3)建立多维评价机制,通过学生的自评、他评,建立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完善,
从而掌握会学习的本领。除此之外,在瑜伽教学中,还通过瑜伽探究活动,观看自己的动作录像等,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在相互评价过程中享受瑜伽练习的快感。
2.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元认知能力各个维度的比较
从表2可看出,通过1年的元认知教学实验,实验班的学生在教师制定的瑜伽课程元认知教学评价体系的各个方面,除了总结性之外,和对照班相比,均显示出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学生显著高于对照班学生。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我们认为是实验班因为要求学生每次课均要制定学习目标和任务,课后都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与动作修正。而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表达、交流自己练习瑜伽的体会,总结好的练习经验,最终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学习效果当然就会好于对照班。
2.3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心境变化的对比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用于表征心境变化的POSS全量表的8项数据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无明显差异(P>0.05)。1年后,除慌乱因子外,实验班的其它因子的得分均显示出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班学生的心境参数无显著性差异。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教学方法的不同。实验班由于采用了“元认知”的教学理念方法,,瑜伽的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昂,相互之间交往赞扬较多,笑声多,在这种积极、开放、健康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学生的思维反应会更加灵敏、也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结构。加上教师按元认知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也对降低学生的消极情绪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对照班的教学,教师只需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就可,教学方法单一死板。虽然在教学上教师也强调对瑜伽技能的掌握,但更多的只是要求学生动作做到位就行,很少会考虑学生的运动情感、体验和需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很难激发,更谈不上练习瑜伽的快感体验了。
2.4 实验班与对照班测试成绩的对比分析
从表4可见,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实验班学生在瑜伽的基本技术,基础知识方面均优于对照班学生,且差异显著,说明元认知理论用于瑜伽教学是可行的,比传统教学更具优势。
3 结论
(1)1年的实验研究表明,在瑜伽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元认知的教学理念、措施,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瑜伽的理念,掌握瑜伽技术,增强身体素质,改善大学生的心态,提高其学习瑜伽的能力。
(2)教师要积极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知识为根本”的陈旧观念,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教师的工作要由以教为主变为指导为主,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制订教学计划,选择教学策略。在教学评价上也要呈现出一定弹性,让学生通过解剖自己去认清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树立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白兵兵.元认知理论对普通高校男大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影响的研究——以太原理工大学乒乓球选项课为例[D].太原理工大学,2018.
[2] 雷瑛.拓展素质训练课程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影响——基于元认知视角下的实证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6):30-31.
[3] 祝蓓里.简式POSS中国常模[M].上海:华东师大体育系,1994.
[4] 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 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6] Berger B.G, Motl RW. Exercise and Mood: a Selective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Employing the Profile of Mood States[J].J Appl Sport Psychology,2000(12):6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