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课堂教学艺术探析
2019-01-14唐维
唐维
摘 要: 王君是北京清华附中的特级教师。通过分析《听王君讲经典名篇》中的课堂实录,可知王君的课堂导入方式构思巧妙、课堂语言纯熟自然、文本朗读方式多样灵活、课堂提问方式别具匠心。
关键词: 王君 语文课堂 教学艺术
1.课堂教学艺术的含义
教学是一门科学还是艺术?长期以来,该问题一直是语文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随着人们对“教学”认识的不断深入,普遍认为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关于“教学艺术”的定义,李如密阐释道:“‘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1]教学艺术根据不同的标准能划分出不同的种类,按照教学艺术的结构,教学艺术可分为备课艺术、上课艺术、评改艺术、辅导艺术、总结艺术。其中,上课艺术可称为课堂教学艺术,主要包括導入的艺术、语言的艺术、朗读的艺术、提问的艺术四个方面。对于王君老师而言,课堂教学艺术在她的课堂均有体现,接下来将重点论述。
2.王君课堂教学艺术分析
2.1巧妙的导入艺术
“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一个好的导入不但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王君非常重视设计课堂导入,导入角度独特。
2.1.1辩题导入,激发兴趣。
王君老师善于利用辩题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思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不落痕迹地将学生带入新课学习当中。在执教《丑小鸭》时,王君老师以课后习题“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那出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大碍。试阐释这句话的意思”为切入口导入:“有人说,丑小鸭不需要任何努力就会成为一只天鹅,这是由遗传决定的。又有人说,丑小鸭能够展翅翱翔,是由它的自身努力决定的。同学们如何看待这一争议?”她让学生朗读课文之后,再根据自己的观点,组成正反两队,各自找理由支撑自己的观点。利用辩题导入,将读与说相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能开启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1.2用词造句导入,激活思维。
王君老师通过用词造句导入新课,从语用层面落实字词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积累词语,还可以激活思维,无缝进入文本。比如:讲解《老王》时,王君老师通过课件出示了一组原文中的词语:“伛”“攥”“翳”“塌败”“骷髅”“愧作”,并让学生选择两个词语造句。一位学生选择了“伛”和“骷髅”两个词语,将句子造为“老王如骷髅一般,伛着身子将冰送进了杨绛家”。王君老师抓住学生所选关键词,引导学生感受老王身形的干瘦与佝偻,学生心中自然浮现出老王的形象特征,激活了思维。
2.2纯熟的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是师生交流的媒介。教学语言驾驭纯熟,才能准确又艺术地讲解内容,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领悟。王君老师教学语言驾驭纯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语言生动活泼。
在语文课堂上,王君老师非常善于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以《纸船》教学为例。首先,王君老师以自己杜撰的诗歌评改邀请函引入课文,用率真的语言进行情感搭建,学生感兴趣地读着该邀请函。接着,王君老师让学生大声朗读名言“我就是我,我独一无二”,极具童趣,学生们热情高涨,开启了一场生动的诗歌评改会。然后,在作诗环节,王君老师用“想得要命、泪花汪汪”等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从“载着眼泪”分析到“载着一船眼泪”,创作出小诗。王君老师运用形象、活泼、率真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懂得品读句子的基本方法,为后面体会母爱这一环节教学做了铺垫。
2.2.2语言情感充沛。
只有教师对语文教学充满热情,才能流畅自如地运用语言,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王君老师在《最后一课》教学中运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创设的特定情境中。在书写“国”字的过程中,王君将“国”字中的“王”比作国家的筋骨和脊梁,将“国”字中的一“点”比作国家中的底层人民,运用一连串充满气势的成语“光芒万丈”“流芳百世”“功成名就”,让学生感受到了国之栋梁的“大作为”。王君老师再运用一连串排比句式“如此无奈,如此卑微,如此沧桑”与“没有……没有……没有……,只有……”,用感染性的语言对比突出底层人民的势单力薄。国之栋梁与底层人民的两者对比,仿佛并没有凸显小人物的爱国之志,但是王君老师运用比喻,将小人物比作隐藏着的筋骨和脊梁,笔锋一转,生动形象地体现出小人物隐忍的爱国之情。一“点”虽小,但恰是这一“点”,国家的“国”书写才能完整。整堂课经过王君饱含情感的语言渲染,学生的朗读充满着爱国之情。
2.3形式多样的朗读艺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3]纵观王君老师的阅读教学案例,可以发现:王君老师几乎是每课必读,并且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2.3.1情境还原朗读法
很多经典文本,学生缺乏对特定时代背景的了解,以致读不懂文本,比如《老王》一文。王君老师创造了情境还原的朗读方式,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时空背景中。首先,王君老师让学生模仿老王的口吻,讲述老王大半生的遭遇,感受他被环境抛弃的无奈。其次,王君老师模仿杨绛的口吻,与扮演老王的学生进行交流。在对话中学生体会老王的无依无靠。然后,让学生模仿看客的口吻,读出看客对老王的嘲笑,体会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淡。再次,让学生以旁白者的身份演读老王和杨绛的对话,体悟老王孤苦的境遇。最后,王君老师引导学生品味“只”字,感受老王的绝望处境。在这个部分,王君和学生交替成为文中的“老王”“杨绛”“看客”“旁白者”,并以各自的身份进行情景朗读。五个不同的诵读情景能使学生体会老王的活命精神、杨绛的同情心及看客的冷漠。
2.3.2换词比较朗读法。
在教学中,王君老师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用换词的方式进行点拨,让学生自己品味。例如:王君老师为了让学生体悟《乡愁》第二部分,将“这头、那头、外头、里头”替换成“这边、那边、外边、里边”,让学生全文朗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比较,认为“头”字比“边”字更厚重,更能体现两岸的遥远及余光中内心可望而不可即的痛苦。又如在讲解《乡愁》第五部分时,王老师将“后来啊”“而现在”替换成“中年后”“老年后”,学生通过换词比较朗读,感受到了前者蕴含的丰富情感,体会到了诗人与妻子分离、母亲阴阳两隔、与大陆分离的沉痛心情。
2.4别具匠心的提问艺术
“提问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下,教师为调动学生的思维,向学生抛出任务并期望学生积极作答的教学行为”[4]。王君老师的提问艺术可谓别具匠心,具体表现如下:
2.4.1分层提问,由浅入深。
课堂提问不能一开始就提出高难度问题。王君在执教《湖心亭看雪》这篇文言散文时,采取了分层的提问方式。在第一层中,王君老师提出以下问题:“有人说,这篇课文中有矛盾的地方,请同学们找一找,看看有吗?”引出文本的主线“痴”,引导学生研讨作者“痴”的表现。第二层,王君老师的提问为:“作者偶然与客居此地的金陵人相遇,他也惊喜吗?”引导学生对比作者与金陵客的不同心情,为体会作者的内心活动做铺垫。第三层,王君老师的提问为:“你认为作者描绘的雪景与他本人的心境有何关系?”从赏析景物入手,插入背景资料介绍,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三次提问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将文章的三个层次连接起來,构成了课堂活动的流程。
2.4.2对比提问,直奔主题。
在探究《陋室铭》思想主题时,王君老师采用了对比提问的方式。她提出问题:“与周敦颐的人生态度相比,你认为刘禹锡的人生态度有何不同之处?”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将两个人物进行对比,通过反复讨论,得出“作者过着归隐的生活,心中却向往着在仕途中有所为”的观点。又如教学《渔家傲》时,王君老师让学生回顾刚学过的《破阵子》,提问:“你认为范冲淹的‘愁与辛弃疾的‘愁有何不同?”经过学生反复对比与讨论,得出“范仲淹的愁绪源于‘壮志未酬,而辛弃疾的愁绪源于‘想要再酬壮志”的结论。从对比提问入手,然后穷追不舍,就能直抵文本的核心,落实教学目标。
2.5回味无穷的结课艺术
结课是在课堂将要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及时总结、巩固、扩展、延伸与迁移的教学活动方式。王君老师善于运用归纳总结法、诵读悟情法等结课方法,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思维。
2.5.1归纳总结法。
结课阶段,为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印象,王君老师常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此收束全课。例如:在《苏州园林》结课时,王君老师带领学生回顾该课中的三次课堂教学任务:从宏观角度分析《苏州园林》的结构特点、从中观角度探析《苏州园林》的段落特点、从微观角度赏析《苏州园林》的语言特点。通过回顾课堂任务,学生对课文结构有了整体的把握。又如,在结束《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时,王君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学习内容。通过回顾,让学生认识到课文顺序、课文内容的安排与选择,都能体现文本中心与作者情感,认识到说明文可以从情感角度进行理解。
2.5.2诵读悟情法。
诵读悟情法是指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通过全班齐声有感情朗读的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与情感的理解,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王君老师多次采用诵读悟情法。例如:王君老师在《浪之歌》结课时,让学生动情地朗诵全文,再次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意象,感受作者对祖国坚定的爱和炽热的心。再如:在结束《一面》一课时,王君老师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真挚又深厚的爱戴。又如:在《纸船》结课时,王君老师让学生再次缓慢诵读全诗,再次感受冰心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王君老师采用诵读课文的方式把课堂推向高潮,使学生的情感在诵读中升华。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33.
[2]刘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8:6.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
[4]王立群.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8:1-6.
[5]毛杰.奇巧开端处解牛第一刀——品鉴王君老师课堂教学切入艺术[J].教育科学论坛,2013(3):36-38.
[6]杨和平.王君赏析语言方法例举[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23):61-64.
[7]王丽玲.王君朗读教学艺术举隅[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2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