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立德树人之根本拓展德育工作新思路

2019-01-14黄梦华

师道·教研 2019年12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学校

黄梦华

2018年9月10日至11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教育大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国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回答了事关我国教育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系统谋划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蓝图,对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会议明确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这是当前学校工作的行动指南,更为德育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任务。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用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德育工作,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当今的学校德育工作最根本的任务是要树立德育的社会观,要从我们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上去思考、观察各种德育现象,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放在整个社会的大潮流中去探索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所急,把握青年学生需求内容上的多元性,需求趋向上的务实性和需求层次上的差异性,结合实际开展适应当代学生特色的学习教育活动,变强制理论灌输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

笔者曾在实践中开展了《构建生态德育模式》的课题研究,学校生态德育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无可替代的生物体的存在,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生物性、主体性和参与性,学生作为一个自然人,就离不开班级、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既定存在生态环境,在学校的德育生态系统中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创设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促进每一位学生成长与发展。德育工作者通过积极与家庭、社区及身边的人沟通,以丰富的德育生活文化,把德育同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自然、领略人生,不断超越自我,进一步扩展和丰富自我精神世界,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在课题研究中,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去构建学校德育的系统,使学生能在自主的生活方式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具体教育内容有:

一是资源环境教育,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真实环境,体会资源环境与我们生活的联系,陶冶身心,培养学生的审美等能力。二是自我体验教育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自我体验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三是人际关爱教育,提出“让每个学生得到关爱!让每个学生懂得关爱!让每个学生学会关爱!”建立师生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四是人类生物教育,让学生学会人类与生物如何和谐相处,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五是生命道德教育,就是向学生传授生命知识、优化生命关系和提升生命价值的德育教育,并根据这些教育内容,设计出五种生态德育模式,如图: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使德育工作者树立了是一种崭新的德育观: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整合学生学校、社区、家庭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德育资源,指导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受生活,自觉维护身边生态环境一切人、物、境的平衡与和谐,具备一定的思想觉悟,并养成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这样,引导学生在思想上树立了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和生存发展观,并合理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识地控制人对自然的盲目行为,最终实现我们的德育目标。“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当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自觉把德育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去谋划、去把握,当我们站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审视学校德育工作时,我们的视野就会更加开阔。

二、用更科学的理念指引德育工作,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以更科学的理念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呢?那就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致力于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而服务。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和社会的要求,是学生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这是“育人为本”的真实诠释,我们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就必须从大处着眼,实处着手,从具体事情抓起,把教育学生的大目标落实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得到成长。我们抓住社区开展“中华道德名言进社区”活动的契机,积极推动“中华道德名言进校园”活动,将中华传统美德内容结合学校的教育实际,细化成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语言表述:

爱国:立志勤学、爱国爱民、天下为公

守法:知法守法、爱法护法、严于律己

诚信:诚实守信、真诚待人、敢说真话

知礼:尊师重道、谦虚礼貌、律己宽人

清晰的概括更明确教育的方向,简洁的表述更能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养成良好的習惯。学校建设“绿雅长廊”等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的宣传栏,让校园充满浓郁的育人氛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组织的弘扬传统美德的各种传递爱心的志愿者活动,被广州市荔湾区文明办定为“中华道德名言进校园示范学校”。此外,同学们通过与社区居民聊天谈心,深刻了解了刘奕鹏同志的先进事迹,感受到了道德模范的精神力量,纷纷表示要学习他乐于奉献的服务精神。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先进事迹,并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在了解中发现,在发现中感受,在感受中学习,用实实在在的“道德力量”去感召我们的学生。

各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要从不同角度实施“育人为本”的理念:语文课讲授如何以文字、文学的魅力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感受思想精神的崇高境界和高尚情操。历史课则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看待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理科以揭示科学发展规律和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规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音体美通过对有关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掌握,让学生接受美的陶冶和健康的教育。以此类推,承担学生知识传授的各学科教师都必须既具有学识魅力又具有人格魅力,既深入把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又深刻认识本课程的内在规律,融会贯通,深入浅出,所授课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三、用更创新的思维推进德育工作,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一是创新工作手段。创新工作手段,必须对以前的工作手段进行冷静的思考和辩证的分析,继承其合理的部分,克服其不合理的东西;必须对社会变革所引发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趋势进行超前性展望与预测,以学生求知、求新、求乐、求美的需要为引领,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影响力。比如,我校通过发掘校徽——“鹰”的文化内涵,配合德育管理工作创设出新的德育评价模式。鹰的博大、高昂、果敢、坚毅,学校据此将其凝练升华,创作出来的以振翅高飞的鹰为主体的校徽。抓住此点,学校将其定位为一代代传承的精神,学校一年一度进行传鹰仪式,就是对这种鹰文化的传承。级组长、班主任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鹰文化的资料收集,开展以鹰为主题的各类竞赛活动,逐步使鹰的精神内化到学生心中。结合我校发展性评价的要求开展“雄鹰计划”。在初、高中组里设计一个年级一个奋斗点:一年级为雏鹰待发,二年级为雄鹰展翅,三年级为雄鹰高翔。在此基础上每个班级均从思想、纪律、生活、学习四方面确立每个学生的奋斗点。每个学生都为一只雏鹰,从这四方面针对自己的情况设立了一周一个的小目标,教师、家长、同学不断激励,一步一个脚印,促使学生坚毅的性格逐步在克服学习及生活的困难中生成。班上开设“雄鹰榜”,开学初时把大家都设在“地平线”上,每个月结合雄鹰计划的实施情况在表格上体现同学们上升的“海拔”高度。有效结合学校的“鹰”文化开展良性的竞争,互相促进,不断激励同学们“飞向新高度”,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级组还开展“我心中的雄鹰”评选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和互相发现自身和身边同学身上的亮点,从而有效地激励学生做一个奋发有为、志向高远的培英人。一年一度的传鹰仪式,将“鹰”文化的有效结合到学生的德育评价中形成动态的评价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同学们自我提升的热情。

二是创新工作内容。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记录片总能感动每一个观看的人,并让人从感动中获得教益。我们就利用这一记录片分别设计了活动渗透模式与课堂教学渗透模式进行探究实践。在初一级通过开展《感动·感悟·成长》活动进行德育渗透;在高二级的政治课、语文课上分别运用感动中国中的先进人物事迹结合课程学习的实际,进行德育渗透。活动中,同学们满怀激情唱起对未来生活的《承诺》,唱出要团结、互爱、坚强地面对生活的共同信念。初一级同学亲手制作的《感动·感悟·成长》墙报,图文并茂,充分体现来同学们在先进人物的精神品质所感动下深受教益。组织者还设计了活动调查问卷对学生受教育的前后情况作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好地分析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所以,根据时代特点来创新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 邱丽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学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校推介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