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我们反感心灵鸡汤时我们在想些什么

2019-01-14谢芷琪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鸡汤女朋友情绪

谢芷琪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心灵鸡汤”的定义:浸透着关爱与挚诚的文字,犹如香浓滚热的鸡汤滋养着饥肠一般。如此解释可谓诱惑十足,然而,当初那个“心灵鸡汤”风靡横行的时代早已经过去,而在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中,出现的是越来越多“反鸡汤”的言论和文章。一部分人毫不掩饰对于“心灵鸡汤”的厌恶和反感,但这仍然不妨碍部分人对于“鸡汤文”的热烈追捧。

一位大学生问于丹:“我和我女朋友,我们毕业后就留在北京工作,但是我们真的没什么钱。我们买不起房子,但是朋友挺多总叫我们出去吃饭,后来不好意思去了,老吃人家的饭,我们又没有钱请人家。我的薪水很低,在北京真的是一无所有了,您说我现在该如何是好?”于丹回答:“第一,你有很多同学想留在北京工作而没有哭瞎,可是你在北京已经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第二,你有一个能和你患难与共的女朋友。第三,有很多朋友愿意请你吃饭,说明你人缘还不错。你拥有这么多,凭什么说自己一无所有?”大学生说:“您这么一说,我突然间还觉得自己挺高兴的。”说完,于丹似乎还对自己的回答很满意,露出会心一笑。

我们如果不把自己带入那个大学生的角色里,自我思考片刻,我们也许就会像那位大学生一样,满心欢喜地喝下这碗“鸡汤”。但是仔细想来,就会发现这个大学生的问题所在:物质上的一无所有。他真正想要知道的,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非通过于丹老师看似巧妙而睿智的回答,获得片刻精神层面的自我宽慰。

这个大学生明明没有得到任何关于他的问题的实质性解答,居然还觉得于丹的话语使他醍醐灌顶。由此可见,当一个人的情绪处于低谷时,往往更容易被他人观点所左右,甚至忘記自己原本想要的是什么。

当年轻人跟随时代走得越来越快时,总有人秉持自己的原则,坚持理性的思考,于是开始厌恶心灵鸡汤。他们更善于剖析自我,发现问题,用科学的手段解决内心的焦虑。

当我们在反感心灵鸡汤时,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自我的问题所在,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去寻求情绪上的安慰或者刺激。“鸡汤文”看似是要给青年人敲响警钟,实质上却在阻碍他们认识真实的世界,阻碍他们建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

别再看心灵鸡汤了,把这些时间用到工作和学习里,你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猜你喜欢

鸡汤女朋友情绪
“感谢贫穷”是 毒鸡汤吗
我的“小”女朋友
呆雏配忠犬,鸡汤对狗粮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不闹了
要求高
情绪认同
鸡汤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