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啶对老年全子宫切除术复合麻醉患者围术期的影响观察
2019-01-14田永凤
田永凤
临床中,老年患者在行全子宫切除术过程中因麻醉与手术可令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以及出现血管应激反应,导致手术危险度增加,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次我院在45例老年全子宫切除术复合麻醉的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啶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并实施全子宫切除术的90例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经检查诊断均符合全子宫切除术相关手术指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5例患者中,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为(66.5±3.2)岁,据ASA分级标准,Ⅰ级21例、Ⅱ级24例;观察组45例患者中,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为(66.7±3.3)岁,根据ASA分级标准,Ⅰ级20例、Ⅱ级25例。所有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合并有心、肺、肝、肾严重功能障碍、恶性疾病、精神障碍以及严重贫血、糖尿病、血液病等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年龄、ASA分级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实施麻醉前输入林格试液,输入量为8ml/kg,然后进行面罩吸氧5分钟,调节后应用0.1mg/kg的咪达唑仑、0.4μg/kg的舒芬太尼以及0.5mg/kg的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麻醉完成后实施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并常规实施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在手术过程中,静脉泵注4~8mg/(kg·h)的丙泊酚以麻醉维持。
1.2.2 观察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面罩吸氧进行机体调节,输入8ml/kg的林格试液。在实施麻醉诱导前,10min内静脉泵注0.5μg/kg的右美托咪啶。随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手术操作、麻醉维持均同上述对照组,但在麻醉诱导后,持续静脉泵注0.2μg/(kg·h)的右美托咪啶至手术结束。
1.3 观察指标[2]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T0)、麻醉诱导后5min(T1)、手术开始时(T2)、气腹建立后30min(T3)、解除气腹时(T4)、手术结束后30min(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指标,并在T0,T1,T2,T3,T4,T5时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数据。
1.4 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进入手术室后(T0)数值为基础数值,T1~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指标变化幅度越小,说明患者血流动力学越稳定;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指标变化幅度越小,说明患者的血管应激反应越小。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与心率变化情况 与T0基础值进行比较时,两组患者T1时的SBP,DBP,HR均明显降低,T2~T6时均升高,但观察组在T2~T6时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更加稳定。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与心率变化情况对比
注:*表示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E与NE变化情况 与T0基础值进行比较时,两组患者T1~T5的E与NE均升高,但观察组T1~T5升高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血管应激反应较对照组较轻。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E与NE指标变化情况
注:*表示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全子宫切除术是临床中常见的妇科手术,多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在实施全子宫切除术时,需要进行全身麻醉,而麻醉后气管插管、手术操作均可令患者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血管应激反应等状况,从而导致患者手术时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增加了手术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而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因其机体功能减弱,手术耐受性较差,发生上述状况的可能性也更大,因此,减轻老年全子宫切除术复合麻醉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右美托咪啶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与受体结合后可产生较强的镇静、抗焦虑以及镇痛效果,在患者进行全麻手术时应用,可明显降低因麻醉与手术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也能抑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通过本次研究也可发现,应用右美托咪啶的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SBP,DBP,HR及E,NE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大大提升了老年患者手术的安全性[4,5]。
综上所述,在老年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复合麻醉时应用右美托咪啶效果显著,可较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血管应激反应,值得在日后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