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种药剂对玉米南方锈病田间防效评价

2019-01-14冯贺奎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8年11期
关键词:锈病杀菌剂病斑

刘 启,吴 方,崔 伟,冯贺奎

(1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河南 驻马店 46300;2.河南省驻马店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河南 驻马店 46300;3.河南省平舆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河南 平舆 463400)

玉米南方锈病是多堆玉米柄锈菌引起的玉米病害,在河南省广泛发生,严重威胁玉米生产安全。玉米南方锈病在黄淮玉米产区几乎每年都有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1]。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是黄淮旱作农业的南缘,雨热充足,是河南省重要的玉米产区,由于其特殊的生态条件,玉米南方锈病连年发生,损失严重,发生较轻年份,发病田一般减产5%~10%,发生较重的年份,一般减产可达10%~30%,重病田块减产可达30%~50%,生产中缺乏后期防治措施、防治手段单一是该病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飞机施药防治和统防统治技术、选用抗病品种、监测预警技术等技术措施[2]有所发展,但药剂防治仍是控制玉米南方锈病的主要手段,开展防治玉米南方锈病田间药剂筛选试验,对保证豫南玉米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当前缺乏玉米锈病登记农药品种的情况下,笔者根据生产上防治锈病的实际用药情况[3],2016~2017年选取6种目前生产上用于防治锈病的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和产量评估,为大面积有效控制玉米南方锈病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43%戊唑醇悬浮剂(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5%己唑醇悬浮剂、(河北盛世基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丙环唑乳油(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30%苯甲·丙环唑乳油(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嘧菌酯悬浮剂(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1.2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地点为平舆县双庙乡前张村后张组张小国的玉米田,南北走向,南北长192m,东西宽36m,两端靠路。前茬为小麦,地势平坦,土质为砂姜黑土,土壤肥力中等,全氮0.81g/kg,有效磷25.4mg/kg,速效钾98mg/kg,有机质含量17.0g/kg,PH值6.1,均匀一致,施肥量为NPK25-12-8复合肥50kg/667m2,苗期追施尿素15kg,供试玉米品种为伟科702,播种期为6月3日,播种量为2kg/667m2,行距60cm,株距27cm,密度为4 100株/667m2,密度均匀,生长一致。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表1),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67m2(宽4.8m×长14m),试验地端部设3m长的保护行,两边各设1.2m宽(2行)的保护行。田间施药使用电动喷雾器,按30kg/667m2喷液量常量喷雾。空白对照区不使用药剂,其他田间管理同试验区。施药时间在锈病发生初期,病叶率10%左右。田间实际施药时间为8月22日。

表1 6种药剂试验处理设置

1.4 调查统计方法 调查时间:施药前调查玉米锈病病情,分别于药后7、15d调查病情,计算防治效果。收获前调查产量。

调查方法: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连续调查10株,每株调查中部5叶(雌穗上2片叶、穗位叶和穗下2叶),按病叶严重度分级记录,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产量调查每点连续调查10穗,记载穗粒数,每点量取6个行间距,记录行距,10m双行株数,记录株距,计算株数,籽粒晒干后每点称取混合籽粒1 000粒,计算百粒重,最后计算理论产量和增产率。统计分析方法采用Office 2003和DPS-v7.05版分析软件。

玉米锈病严重度分级方法[4]:0级:全株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25%;5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25%~50%;7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0%~75%;9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75%以上至叶片枯黄。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叶片数×9)×100;

防治效果(%)=[1-(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5];

增产率(%)=(处理区产量-对照区产量)/对照区产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玉米锈病都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与空白对照差异极显著,药后7d校正防效均达到73%以上,药后15d校正防效均达到79%以上,以5%己唑醇、25%丙环唑和43%戊唑醇较好,药后7d和15d校正防效分别达到80%左右和84%以上,各药剂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表2)。

表2 不同杀菌剂对玉米南方锈病的防治效果

注:表中数字后面的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2.2 产量影响 6种杀菌剂对玉米锈病都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玉米锈病后期明显较轻,枯叶少,籽粒饱满,对粒重和粒数增加明显。经过试验测产,以43%戊唑醇产量最高,为585.3kg/667m2,增产率18.39%,其他药剂增产率也都达到10%以上,增产效果显著(表3)。药剂防治对各产量要素的影响以百粒重最大,达到极显著水平,对粒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株数的影响不显著。

表3 不同杀菌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续表

注:表中数字后面的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2.3 安全性 通过田间观察,6种杀菌剂施药区玉米生长正常,均未发现生长异常现象,对玉米安全。

3 结论与讨论

3.1 各试验药剂对玉米南方锈病均表现出了极显著的防效和增产效果,且对玉米生产安全,均可用于大田防治,施药时期控制在发病初期。

3.2 由于玉米田间密度较大,用常规人力电动喷雾器在田间施药,操作不太方便。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实际,大田实际生产中应考虑农用植保无人机等其他器械施药[6],无人机施药的防治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示范试验。

猜你喜欢

锈病杀菌剂病斑
玉米黄锈病现状和青贮调制措施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QoI类杀菌剂环境风险浅析
新颖杀菌剂Picarbutrazox合成方法概述
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发病诱因、机制与条件
核桃叶斑病发生动态及病情扩展进程研究初报
试论天山东部云杉锈病及防治措施
新疆梨锈病发生及流行规律
广州地区鲜食玉米南方锈病发生及其综合防治
甜瓜霜霉病的病源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