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2019-01-14金炜乔
金炜乔
(阆中市千佛初级中学校,四川 阆中 637400)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化学现象随处可见,合理将化学教学生活化,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新课改后,要求高中化学更贴近生活,加深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理解,引导学生对化学产生探究的兴趣。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更好的理解,帮助学生探索化学的奥妙,培养非应试教育的社会型人才。
一、化学教学生活化的重大意义
高中化学建立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之上,内容变得更加复杂,知识点也更丰富。对于抽象、复杂且繁琐的知识点,不可避免的,学生会对化学产生厌倦。久而久之,失去了化学学习积极性。新课改后,化学教学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发展,回归生活。化学教学生活化让人们更注重日常生活中切实存在的问题和现象,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收获解决问题带来的满足感。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理解,丰富化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在有趣的探索活动中获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教师可以在丰富的教学手段之外结合生活经验,以日常生活举例,让化学学习不再枯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高中时期是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的时期,积极引导,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化学的真谛。
二、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来,探究性实验是化学科学的本质特征之一。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课堂关系更多的是口耳相传的师生关系,“台上老师讲,台下学生听”。在化学的教学课堂中,学生不应该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应该参与进来,感受知识。例如在探究氧化钠化学性质时,可以先抛出问题——水能灭火,亦能生火,先利用不常见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的思考,再设计化学实验打破学生的常规认识,拓宽学生视野。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动手操作,更近距离的感受化学实验,理解化学知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化学实验千奇百态,不断地产生问题与探究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化学的过程。利用实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探究能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在宽松自由的空间内,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
三、结合日常生活布置课堂作业
结合高中化学课堂知识为学生布置更生活化的课堂作业。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包括化学方程式、物质反应现象和原理,还应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面对化学相关的问题时能够有准确的判断。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化学课堂的内容,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区别于传统的课后作业,不仅仅是应试教育下的题海战术,而是调动身边的资源,让学生主动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为完成此类开放性课后作业,通过普查、实地考察或者是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对课堂知识进行自主整理,让学生能在自主学习实践的过程感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工作量和知识量较大的项目上,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合作,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也锻炼学生了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实现素质教育。
四、拓宽教学范围,丰富生活化素材
化学知识在生活得方方面面都有应用,让化学课堂走进日常生活,从生活中熟悉的经验和现象出发,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化学现象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化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切身感受化学知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为学生展示身边的化学。例如“复分解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这一化学知识,可以利用小苏打和食醋反应使燃烧火柴熄灭为学生说明。小苏打和食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调料,让学生自主动手,从身边发现化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将课堂与生活连接起来,从生活素材入手,拓宽教学范围,丰富素材深层知识,让学生自主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五、尊重化学,心存敬畏
化学为日常生活带来更许多便利,热爱化学,同时也尊重化学,心存敬畏,才能行有所止。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为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与此同时,化学使用不当带来的危害也是巨大的。近几年来,我国频发私酿假酒引发中毒事件,以此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私酿假酒的时事热点引发学生思考,探索假酒害人的秘密。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对“甲醇”的化学性质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对“甲醇”和“乙醇”以及两者区别也有了更好的理解。新闻事件就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更有兴趣研究,而且,这些骇人听闻的新闻事件披露在学生面前,展现着化学的神秘和危险,让学生保留对于化学的敬畏之心。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大势所趋,且意义重大。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将课本与生活衔接,让化学学习从生活出发再回归生活,不仅方便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