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携手新课程,加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2019-01-14曾婷
曾婷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溧江镇中心小学,江西 吉安 331317)
由于应试教育的限制,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使得学生的素质教育不能全面开展。在新课标改革有关条例颁布以来,要求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要改变传统的理念,要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明确课程的结构,创新评价方式,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这就为实行素质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让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有了重要的基础。
一、在原有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创新
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中明确提到,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从自身出发,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增加素质教育这个项目,教师作为主要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教师的理念将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要求学校要加强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要让教师具有良好的素质,要明确新的教学理念,让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专业,这样才能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让小学语文课堂能尽量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应该对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让教师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自觉主动的参与语文教学的研讨活动中去,要从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中找到教学的方法,了解素质教育涉及到的教学理念,深刻把握教学理念的新要求。除了思想方面的培训之外,还要加强对教师知识结构的打造,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明确自身的职能,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服务。同时,小学教师还要考虑这一时期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不断完善课堂的管理制度,让学生能循规守矩的参与课堂学习,布置定量的学习任务,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1]
二、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是学生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学生的语文教学可以进一步完成学生系统性教学活动,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有所提高。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加强自身情感表达的能力,就要牢牢把握好教材中的知识点,要对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教学活动,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让教材知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比如说,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阅读,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直观的展示圆明园被毁之前的优美景象,同时还要把毁灭后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真实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一些自主发言的空间,让学生叙述自己阅读完课文之后的深刻感受,交流学生自己的思想和看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诉求特点。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课文的内容,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培养,同时还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锻炼。
三、为学生创设情境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新课标改革的时代要求中,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以此来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情境教学的运用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中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好的完成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实现学生素养提升的任务。
比如说,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伯牙绝弦》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些教学材料,让学生对故事情境进行还原,方便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播放《高山流水》的音乐,让学生欣赏优美的乐曲,感受其中的意境美,找出文章的写作主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模仿文章中两个主人公的形象,体会他们的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结束语
在新课标改革越来越全面的背景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把握教材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推动小学阶段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打破自己传统思想的限制,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不断创新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素质教育和小学教学融合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要让学生对语文课程充满热情,实现有限课堂的无限知识输送,从而推动教学的整体发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