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19-01-14姜希华
姜希华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横山镇中心小学,江西 上饶 334606)
数学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一直以教师为主,学生永远是跟着教师的步伐学习,这样的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提出,肯定了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强调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实现高效教学,教师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激发与体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系统,小学生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比较吃力,很容易丧失学习热情,进而不利于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由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欲望,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一)肯定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
教师与学生是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的两大主体,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必须重视起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知识中,在教习这一知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熟悉100以内的数,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给出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算术题,然后让其他同学做。在这种教学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加深多知识的理解与消化。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
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脱离了这一基础,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往,教师在课堂上表现的比较严厉,使得学生害怕老师,进而阻碍学生进一步学习,而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积极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大胆发言,针对学生的发言,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学生回答错误时要有策略地纠正。同时,教师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节奏,善于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活跃课堂,从而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下学习。
(三)巧用多媒体
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教学工具,它是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将抽象、系统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摆脱传统的课堂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如,在“图形的运动”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动态视频,让学生清晰地观看到图形的运动轨迹,然后结合视频内容来讲解相关知识。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根据计算机模拟的运动轨迹的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图形,进而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众所周知,数学这门学科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看到数学知识的缩影,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可以更好地帮助学习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知识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列出日常生活中的购物事件,购物事件中的找零、货物累加等都涉及到数学运算,联系这一生活实例,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妙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如果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理解范畴,学生就容易失去学习热情,而分层教学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能协调学生共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法[4]。如,在“万以内的加和减法”知识时,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算术题,训练学生的思维;针对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复杂的算术题让学生进行运算,有针对性的培养其算术能力。通过这种分层次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结语
综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因为只有让学生对学生产生欲望,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积极与教师互动,并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提升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重视起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革新教学方法,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高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