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教学中的传承研究
——以漯河市食品职业学院为例
2019-01-14吕利娜
吕利娜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河南 漯河 462000)
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职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渗透,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当代中职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栋梁,应该自觉肩负起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中职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饱含着华夏先哲们的无穷智慧,记载了炎黄子孙的辉煌业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
(一)是规范中职生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中职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在校园中,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学生的衣着、服饰、社交等都需要良好的礼仪规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和规范,就能凭借它顺利开启和谐融洽的人生之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真正做到“诚于中而形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
(二)是培养和践行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我们的学生应该知道传统文化,并且践行传统文化,不能抛弃传统、丢掉根本。
(三)是陶冶中职生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的重要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厚重,格调高雅,哲理深邃,意境高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不要说其全部的思想和著作,既使是一家一派,一人一事,乃至一篇一章,一则格言,一首诗歌,一幅绘画,一段乐曲,一帧书法……往往都给人以巨大的艺术享受或深刻启迪,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甚至回味无穷,终生难忘。在不知不觉当中,达到陶冶情操,砥砺道德,摆脱庸俗,提高境界的功效。因此,仅从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来说,也应该注意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四)是推动中职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的重要保障
在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中,注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保证他们的自我价值与民族复兴梦相统一,坚持职场发展规划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相统一。因此,借助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职学生能够获取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代表的进取精神,能够感受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坚定信念,能够弘扬“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奋斗精神。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生中的教育现状
(一)中职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匮乏
中职学生来源于初中毕业生,他们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来自初中。他们在上小学和初中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的教育普及不多。虽然有些初中文章也节选于《论语》《孟子》《诗经》《礼记》《庄子》《史记》等经典内容,但都只是片断,份量较少。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虽然会有补充的介绍与分析,但传授的内容毕竟还是有限。学生所读的课外读物又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导致进入中职后的这些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就知之甚少。
(二)中职学校尚未形成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中职学校虽然还比较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成立各种协会、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举办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看,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却不是很多。类似活动也没有形成常态,因而没能真正在校园内形成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教育中创新与传承的措施
(一)弘扬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引领中职生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地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漯河食品职业学院结合漯河本地特色,把许慎文化和地方戏曲引入校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优秀传统文化。
1.首先,校园内屹立的就是“文宗字祖”许慎的塑像,上面清晰地介绍了许慎和他的《说文解字》的文化精髓,校园的学子传承着许慎对传统文化的珍惜和弘扬,尤其是对汉字的热爱和学习。
2.其次,带领中职生亲身走进许慎文化园,徜徉于汉字文化的浩瀚长河,探寻中华汉字文化之魂,品读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六书石柱、说文解字文物陈列馆、状元堂、汉字大道、字圣殿、叔重堂、说文馆、字形牌坊、许慎墓、字圣碑林、魁星亭(金榜石)、字形解义等景点,中职生在以汉字文化为主题,以儒家文化为补充,集经典文化教育、励志进取教育、崇文尚贤教育于一体的观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再次,开展地方戏曲进校园活动。弘扬传承中华经典,推动校园文化建设。2018年11月6日,河南越调剧团著名越调艺术家申凤梅的亲授弟子申小梅老师,现场教授同学们著名越调《收姜维》中的一段。学生近距离观看了戏曲表演,了解了戏曲常识,感受了戏曲的魅力,更让戏曲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增进了同学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对于弘扬传承中华经典、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传承千年传统国学经典培育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传承国学经典,扎根千年传统文化的沃土,培育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是积极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号召的具体表现,也是对学生的终生发展积淀厚重的文化底蕴奠基。
1.开设中职生国学经典课程《弟子规》和职业素养。弟子规全文1080字,字字珠玑,蕴含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利用课程开发的时机,开设《弟子规》这门课程,旨在以此为契机,推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具有健全道德品质”的优秀中职生。
2.举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赛。结合市教育局每年举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赛,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每学期都会在全体中职生中举行优秀传统文化比赛。包括国学经典诵读、散文朗读、中华优秀故事演讲、成语接龙、中华好字词等,让学生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下成人成才。
(三)开展综合性活动领略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风采
1.以校园为载体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百花齐放
近几年,中央电视台连续推出了系列大型益智类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近来,又播放了《中华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这一场场文化的盛宴,为当今庞杂的综艺类节目中带来一股股“清流”,同时也昭示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认识和学习的春天已来临了。古诗词古诗文的朗诵、古乐的演奏、各地戏曲等皆可拿来听、拿来赏。另外,我们还结合了最近火热的《相声有新人》中优秀的相声段子,比如经典的贯口《报菜名》《地理图》《八扇屏》等学习精深的传统文化。
2.以节日为抓手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延续千年的传统节庆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有着不竭的生命力,最容易营造文化传承氛围。八月十五晚上,同学一起在晚会中品月饼、观节目、赏明月、学习俗,共唱《水调歌头·明月同时有》,在欢乐的节日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我们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座文化宝库,需要我们去弘扬和传承。
总之,在中职学校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有力举措。中职学校应该把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紧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