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班幼儿科学活动的兴趣
2019-01-14薛晶莉
薛晶莉
(吉林省吉林市幼儿园,吉林 吉林市 13200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对此,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去积极的探索大自然和社会。而其中举办科学活动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式,但由于幼儿在这个阶段心智发展处于萌芽阶段,一些科学知识对他们来说比较深奥,幼儿的兴趣往往不高,其动手操作能力也比较弱,对此,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寻求有效的策略,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性,来促进幼儿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一、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幼儿科学求知欲望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是参与者,是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让幼儿感到舒适是一个活动可以进行的先决条件。对此营造和谐轻松的活动氛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小班的科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给幼儿创设安全,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幼儿能够大胆的去尝试活动的内容,这样,不仅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望,而且能够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在营造和谐氛围的时候,可以首先从朋友的角度入手,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让幼儿从被教育的心态改为主动学习的心态,要对幼儿进行支持和鼓励。其次教师要爱护幼儿在活动中所收获到的成果,并给予肯定,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最后,教师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这样会让幼儿更加的有安全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科学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进一步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活动氛围的营造,有效的保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科学素养。
二、选择合适的科学活动,提高幼儿活动参与度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能力是有限的,要想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活动参与度,选择合适的科学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对此,教师在选择科学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体现科学活动的合适性。幼儿学习的宗旨是在幼儿能力范围之内让幼儿学习到知识,包含过高的学习任务的科学活动,会极大的打击幼儿的自信心,知识含量过低也不利于幼儿发展自身的能力,这严重的违反了开展科学活动的初衷,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科学活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幼儿的“学习发展区”,让幼儿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幼儿的科学活动参与度。
三、以游戏为载体,激发幼儿兴趣
处于小班时期的幼儿,具有爱玩游戏的特点,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最需要,最快乐,最能从中学习到知识的活动,而作为教师,要正视幼儿的内心,解放幼儿的天性,对此,在进行科学活动的时候,以游戏为载体,在游戏中融入科学知识来进行科学活动,可以有效的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能力。在进行以游戏为载体的科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给予鼓励的话语,对幼儿的表现多加表扬,让不擅长游戏的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以此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度,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另外,在进行游戏之后,教师也要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验收,不能一味的让活动偏向了游戏而让幼儿没有学习到任何的科学知识,因此,在游戏过后可以依据游戏的内容进行科学知识小问答环节,来保证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有效的学习到科学知识。
综上所述,有效的激发幼儿的科学活动兴趣可以首先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活动氛围,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其次要选择合适的科学活动,来让幼儿能够将活动参与下去,以此来提高幼儿的活动参与度,最后教师可以以游戏来开展科学活动,以游戏为载体,来进一步的激发幼儿兴趣。通过这些策略,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知识水平,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来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