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9-01-14刘安武
刘安武
(贵州省德江县安家渡小学,贵州 德江 565200)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可以更好地学习。只有引起学生兴趣的事物,才能使其注意,产生动力,激发欲望。同时在学生心里感觉,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是浪费时间。在实际教学过程,教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采用设疑法,以此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悬念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关切的心情,就像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使关切的心情变成学习的兴趣。感染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深入发掘课文蕴含的感情,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吸引学生从而产生兴趣。激励法,心理学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诱导法,就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诱导,把学生其它方面的兴趣吸引到语文学习上来等等方法都可以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关注。
二、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可以使人走向成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让学生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1.认真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有关资料,从而能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认真思考,这样课前预习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积极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言。在家庭中、社会上,要鼓励学生与人积极交流,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很多的语文信息,语言表达也会得到提高。
3.广泛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大量阅读,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语文素养就会逐渐丰富起来。
4.大量造句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文章,身边新鲜的人、事、物、景,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名言名句等,随时发现,随时记录下来。以日记或周记的方式经常练笔,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提高了。
三、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给小学习作教学准确定性,为习作教学的改革铺平了道路。写作既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语文素养蕴含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的重要的呈现载体。在广泛阅读和积累的而基础上,学生们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文学底蕴。那么,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将厚积的文学、知识内涵薄发而为优秀的习作呢?
1.结合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要求每个孩子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完成一篇有质量的读后感,经过自己修改、生生互改后,在班上进行读后感交流活动。因为很多同学都是通过借阅和漂书的方式得到书籍的,所以往往一本书同时有几个阅读者,不同的读者写出的读后感又各不相同,这样的交流活动对帮助孩子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几年下来,孩子们先后共完成了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
2.每次习作,我会选择部分同学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对孩子的习作加以润饰,然后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校报甚至其他媒体投稿,参加各种征文比赛,或者上传到自己的空间。我也同时将这些好的作品上传到家长QQ群和互联网上进行交流展示。孩子们很重视这样的机会,他们往往会把这样的机会视着一种荣誉而对老师充满亲近之情。这样的举措使孩子们写作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会愿意主动去写更棒的作品,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写作欲望被充分激发,就会一直坚持写下去,成为自发的行为。
经过数年的坚持,围绕语文素养的培养所做的努力使得所教班级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和语文能力有明显的进步,课外阅读和积累方面也明显超出同龄的孩子,部分同学已能出口成章,出口有诗;作文思路清晰,文笔流畅,旁征博引。语文素养教育实践活动,为孩子们在文学、文章修养和文风、情趣风格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始终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终极目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以爱促学,指导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让学生凭借着坚实丰富的语文素养,放飞明天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