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为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2019-01-14张衍筱
张衍筱
(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小学, 江西 九江 332000)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要求对课本知识进行掌握之外,还要求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育进行助力,促进其能力与素养的整体性进步,从而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发展打下强有力的基础,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在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上,活动形式的使用具有极大的优势,它抓住了孩子成长发育的特点,把握了学生的兴趣所在,将教育有效地渗透在了活动中,可以达成寓教于乐的效果,因而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应用。
一、当前小学语文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活动单一死板
这一状况主要是由于小学语文教学队伍中,仍有许多教师教育理念落后造成的。由于对活动式教学缺乏认识,因此在教学中对这一方法的使用就十分有限,开展的活动也比较单一,比如主要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而缺少其他的活动,就导致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甚至使学生觉得学习枯燥乏味,也就无法达成良好的教学实效。
(二)活动设置过于主观
活动设置过于主观,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开展活动时,没有考虑学生发展的客观状况因素,即没有深入地研究和了解学生的成长状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就开展了活动[2]。这就使得活动途径的运用,与学生整体的发展发育情况存在偏差,进而难以产生良好效果。
(三)教师缺乏耐心指导
活动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良好引导。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自身素质尚待提高,对于学生缺乏耐心,对于学生的疑问不能进行不厌其烦的解答,就导致在活动开展时,无法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性指导。甚至在语言表情动作上表现出不耐烦,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活动式语文教学应用的要求
(一)活动种类形式多样
活动的种类和形式多样,即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活动的开展要具备丰富性。以活动为径促进教学,本身就是为了避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枯燥,因此在实际运用时更需要避免活动的单一,避免学生对活动感到单调而降低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保持新鲜感,从而提升活动积极性,促进教育良好效果的实现[1]。
(二)活动内容丰富有趣
活动的内容丰富有趣,即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活动的开展要具备趣味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内容丰富且有趣的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度,从而在内在动力的促进下,更专注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而得到相应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提升。因此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通过经验交流、定期培训等方式积极学习有效活动方式;或者根据学生的特点,自主研究和创新活动。
(三)突出教师引导作用
突出教师引导作用,即要求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进行耐心和细致的引导。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的身份是语文知识传授者,更多的承担讲授知识的作用。而采用活动路径进行语文教学,则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强调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因此在发挥活动途径进行教学时,要促进教师讲课与引导两方面作用的优化联合,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并解答疑问,实现对于知识的强化把握与记忆。
三、以活动途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的方法
(一)竞赛性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胜心,渴望获得教师的认可、关注和关心。因此根据这样的发展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有竞赛性质的活动,让学生在竞争的压力下进行学习。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参与活动时的专注度,保障学习过程中注意力的集中,提升学习与讨论的效率。同时,在活动结束后对取得优胜的学生进行奖励,对积极参与的学生进行表扬,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感受到被认同,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自主学习活动。
(二)生活性活动促进知识理解
小学生的思维能和认知能力发展尚未完全,对于世界的认识相对比较局限,在这样的状况下,开展教学活动就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尽可能的使活动便于接受,使活动发挥促进抽象知识具象化、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3]。在这一方面,使活动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开展生活性活动,能够发挥出极强的效果。在具体应用时,要求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以及明确的教学目标,创设有针对性的情境,使得小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有效理解。
(三)团体性活动提升合作能力
没有人是一孤岛,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集体之中。因此在小学阶段也要重视对于学生社交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团体性活动的开设,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交流观点,拓展思维、集思广益,实现知识的全面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勇敢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此外,团体性合作活动还能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推动自主化学习良好效果的实现。
结束语: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活动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活动设置死板单一、活动内容过于主观、教师缺乏耐心引导等问题,本文总结了活动教学途径运用中,需要遵循的丰富性、有趣性、教师引导耐心性等原则,并讨论和分析了具体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竞赛性活动、生活性活动、团体性活动等有效性的活动方式,希望能为活动教学途径的运用提供有效指导,从而顺应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体,重视素质提升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