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图有效使用建议谈
2019-01-14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苏碧芬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 苏碧芬
新课程实施以来,充满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的主题图唤起了学生的认知欲望,但由于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许多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都渗透在每一幅图的角角落落中,有时令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因而如何让主题图更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值得我们深思。
一、合理利用主题图
主题图是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是数学教与学的重要工具,是最便捷的数学课程资源。在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很多老师在使用主题图时,更多时候仅仅是为了新课的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讲授主要内容时,也鲜有教师能充分运用主题图来讲授重点知识,主题图给人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感。由于教师心理上缺乏探究的热情,缺乏备图意识,大部分老师备课时更倾向于备知识点,而忽略了主题图的价值,因此在面对含有主题图的教学,不知该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才能既突显主题图的作用,又保证课程主要知识内容的学习。从而导致主题图的利用流于形式,往往把主题图上成了“看图说话”,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要认真钻研主题图的意图,提高自身的备图意识,有效使用主题图,让它发挥最大的效能。同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怎样把主题图变成有价值的教学情境?高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活动应该是学生知识游乐场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展开。如:人教版《乘法的初步认识》是游乐园的情境,结合主题图引领孩子走进这幅图的情境,从中探索生活中的数学,以主题图为载体让孩子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孩子的对数学的兴趣。
二、灵活使用主题图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创设的情境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然而,小学数学主题图所呈现的主题图是静态的,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地域性强,统一编排的主题图难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民俗风情,因而也不能满足广大地区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再者,由于教材编排时间上的局限,新教材使用已经好几年了,但不少信息已失去“时效”,如二年级上册第17页在教学100以内的减法时课本设计的主题图情境是2008年奥运会金牌榜,距今已有8年,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再如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中给出的主题图是北京、西藏、四川等各地区的人口,跟学生的距离太远,学生不知道那个地区的人口到底是什么状态,自然无法直观感受那个数字到底有多大,从而也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依据教学需要根据所在地区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适当改编主题图,使主题图教学走向有效、高效。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将枯燥的、单薄的主题图演绎成生动丰富的情境,这是一个创造性过程。同时,灵活应用主题图并不是要求教师对所有的主题图都进行改编,也并不是说对所有的主题图都完全“抛弃”。教师在对主题图实施的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灵活呈现主题图,让主题图与教授知识点相得益彰。
三、深入挖掘主题图
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更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主题图只是以静态的图画呈现出了的,因此,我们在钻研时,应深入挖掘“主题图”蕴含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人文思想以及隐藏的数学问题。例如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所呈现的主题图是静态的画面,而实际平移和旋转都是以动态形式存在,因此在使用这些主题图的时候,教师可以花心思将其以动态形式呈现。教师在利用主题图教学的过程中,在利用主题图教学时,除了注重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外,德育也是教学教育任务之一,而这一环节是融合在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的,因此,教师在挖掘主题图时,不能忽略这些重要的素材,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所呈现的主题图不但蕴含相关的数学知识还隐藏着人文教育,在应用的时候应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的渗透及节约不浪费的美德教育;再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由于孩子都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小学充满着好奇,而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恰好是美丽的校园,在通过这些主题图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应该帮助孩子们了解校园并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对校园充满热爱之情。出示国旗时进行爱国教育,出示垃圾桶时进行垃圾不落地的环保意识教育,出示学生敬礼时进行讲礼貌教育。让美德的“种子”悄悄的埋在孩子的心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在学科高度融合的信息化社会,主题图作为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载体,它不仅包含着各种数学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隐藏着正向的价值观。因此,把握主题图的运用至关重要。灵活处理,深入挖掘,合理利用,让主题图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实现主题图的价值,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更具广度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