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田:见证儿童自然“生长”的发生
——基于城市幼儿园回归自然的物型课程建设探索
2019-01-14朱德峰
朱德峰
扬州大学第二幼儿园“实验田”这一物型课程载体,让更多幼儿能够在回归自然中学习,打造“格物致知”的物型课程空间,让幼儿身处实验田中,如同自然作物一样生长。
一、实验田与儿童自然“生长”的物型课程
“实验田”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幼儿园创造幼儿“实验田”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园背靠大学农学院广阔的实验田,形成幼儿回归自然的物型课程样态;二是“实验田”意指幼儿亲近自然、回归自然、走进现场的情境,幼儿在幼儿园任何一角只要带着这种实验田探索的精神进行探究都会形成自己心中的“实验田”。幼儿与实验田现场中人、事、物的连接后,会建立新的经验,最终实现自我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基于“实验田”的物型课程以园本课程实践中形成的“实验田”理念为指导,以促进幼儿自然生长为目标,以“自然教育”为理念,以“实验田”这一自然场域和自然环境为支撑,以教学、游戏、实践场、现实生活等交叉融合的活动为路径,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这是一种园本化的综合性课程。
二、“实验田”物型课程是儿童自然生长的有效路径
1.实验田项目活动。
项目活动是幼儿自主选择,以小组活动或全班活动的形式,在教师支持下进行的持续、深入的探究活动。首先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走进各类“实验田”,以“知农、研农、学农、爱农”为目标,有效开发利用以农为本的课程资源。其次,开展“农俗节”“耕种节”“丰收节”等节日活动,家园合作开展“小调查”“小表演”“小创作”,引导家长走进课程,与幼儿在课程游戏化的环境中一同成长。
2.实验田考察活动。
活动通过唤醒热情、培养专注力、直接体验、共享感悟四步法,帮助幼儿走向自然觉察。比如,打破课堂局限,让幼儿以小农民、小记者等身份,走出园门,走向高校“实验田”,开展走访调查、体验、探索等活动,感受科学带给农业发展的变化,萌发知农、研农、学农、爱农的情感。
3.实验田游戏活动。
围绕相关主题,开展“我的实验田”相关区域游戏活动。让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环保的游戏材料,师幼共同创设“小农科所”“农贸街”等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角色体验中,学做小农贸,体验小农活,创作小农艺,拓展对农业、农家和农人的认知经验,在文明友好交往中习得礼仪,成为快乐的“小农民、小商人、小木匠、小瓦匠”。
4.实验田生活活动。
一方面,在生活化的课程中,帮助幼儿了解各种食材的搭配和营养,并参与到制定食谱、介绍食谱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爱惜粮食的意识。在自主进餐的过程中,让幼儿与教师一起关注进餐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幼儿学会健康生活。另一方面,引导幼儿了解农
时、农事和农具,学做小农人。在园内开展小种植、小饲养和小研究活动,让幼儿在家里和家长一起进入菜园和田间,尝试干一些小农活,学会
使用小农具,养成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三、“实验田”物型课程的评价
(一)在平等对话中支持幼儿的自然“生长”
在“实验田”课程实施中,幼儿成为课程主题环境建设的小主人。幼儿与教师、家长一起参与环境主题的策划、环境材料的收集、物化环境的创设。在主题环境版块设计中,以“小问号、小调查、小发现、小创作”等,给幼儿安排更多和环境互动的机会,让动态的环境呈现出每一个幼儿阶段性快乐成长的足迹。
(二)在互助式学习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是聚焦课程资源的研究。引导教师主动关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从幼儿的生活出发,以“亲近蔬菜园”“亲近农副产品”“亲近农贸”“亲近农俗”等贴近“实验田”的活动主题,积极开发利用适宜的资源,开展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探究学习与劳动实践。二是注重家长资源的利用。针对城市幼儿园家长群体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家长帮帮团”“家长学校课堂”和“优秀家长工程”,吸引幼儿家长以编外教师和生活向导的身份走进幼儿园的“实验田”物型课程,帮助教师收集课程资源,走到教师和幼儿的学习与游戏中,分享幼儿成长的快乐。
(三)在记录幼儿“生长”故事中进行课程评价
教师在各类活动实施中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和作品收集,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精彩表现及个别发展问题,及时调整活动,制定评估方案,并对幼儿的阶段性发展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开展个别教育工作,掌握幼儿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从典型案例中探索教育规律,积累教育经验,促进每一个幼儿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