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评价对标学生品格发展
2019-01-14王建华
王建华
在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进程中,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宁小学坚持“顶层设计,机制创新,活动卷入”的原则,以评价体系为导引,以学生品格发展为核心,围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操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一、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和《连云港市教育局关于创建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学校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学校整合了品格培塑目标、数字技术和以往评价手段,构建了由学生品德行为表现、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健康情况、兴趣特长养成和学业负担状况等5 个维度20 项指标的“诚信好少年”星级评价体系,致力于解决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一是评价如何指向学生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道德、生活、学习、思维等品质的发展。
二是教育评价如何与课程建设有效融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如何让教育的各方利益主体更好地卷入,参与到评价决策中,形成多方共同协商的评价生态。
对此,我们把关注学生发展作为开展教育评价的重要监测点,紧紧围绕“诚信好少年”星级建设,从培塑场、课程设置、评价体系三个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努力使学生品格发展从“粗放式应对”向“教师主动设计”再到“师生、家校共同设计”的方向发展,建立全面、全程、全员的科学质量观,不仅关注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也关注对学生品德发展、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幸福感的评价。
二、构建综合评价操作体系
学校从开发评价工具、健全评价内容、改进评价方式方法、科学运用评价结果四方面构建综合评价的操作体系。
1.开发评价工具。
对学生的评价,应由以学科知识为主,转向以综合素质评价为主,具体内容包括学生的品德行为、身心健康、学业水平、兴趣发展和课业负担等。学校的测评工具,不再仅是学科试卷,还包括相应的评价卡、评比表彰和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等。
这些新型评价工具的开发主要结合了学校诚信品格培塑工程和信息化发展,更多关注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表现,既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也有家长评价、校外辅导员评价等。评价工具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结果也多元。
2.健全评价内容。
我们选取的监测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科教学特点,指向学生的学科素养培育。我们设立的语文学科评价内容为:基础知识、写字(书法)、课外阅读(量)、书面阅读、习作、朗读、听力7 项内容(基础知识、书面阅读、习作为试卷考核),基本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数学学科,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最基本的能力,而在实际的计算中学生出错的概率比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将其分解为“口算、听算、笔算”三种形式进行分项监测。其他学科也选择了一个项目(期末考试除外)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监测评价。
3.改进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上,我们采用了纸笔测试、现场观察、实践操作等。评价内容上,我们采用了全面综合评价和单项抽样评价。评价流程上,我们采用了过程监测评价和结果监测评价。
比如学生的科学技能水平。我们选取“单项抽样”评价,其实验项目在学生所学的教科书中抽取任意次分组实验。学生在实验操作时,我们又通过“现场观察”,观察学生的器材准备、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学生完成实验后则用“纸笔测试”的方式填写实验报告。学生的阅读能力考察,我们借助数字化手段,即课外阅读记录系统、“一起作业”“纳米盒”等,通过“学师”评比、“阅读导师”评比等多元评价方式,表彰学校各班在阅读方面表现突出、带动班级阅读热情的同学,以点带面,使校园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
4.科学运用评价结果。
我们围绕“道德·生活·学习·思维”学生培养的生命成长关键词。结合各年龄段特点进一步细化学生品质的分级评价指标,以“班级优化大师”为平台打造学生成长评价伴随系统,教师通过信息化的即时评价工具,记录学生的在校表现,提升家校共育的成效。
三、探索评价改革的机制创新
学校改变以往纸笔考试的单一评价模式,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分阶段实施原则,于2017 年底尝试在一年级开展“快乐建宁,智慧游考”活动。此项实验改革涉及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科学六个学科,每个学科真正按照课标学段要求设计评价形式。通过“模块游考”的方式补充、拓展常规检测,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看,都能更全面、更客观地展示出学生的进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