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全域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路径探索
——以城口县为例
2019-01-14彭国福
彭国福
(中共重庆市城口县委党校,重庆 城口 405900)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产业已经成为驱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强劲引擎。城口县委县政府立足城口生态环境保护前提,分析城口资源现状,作出了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县域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决定,按照“重点景区+乡村旅游集群片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助力城口脱贫攻坚,使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后可持续发展。
一、城口县旅游资源禀赋独特
(一)生态良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1.生态资源丰富。城口是重庆重要的旅游资源大县,中国大巴山“心灵牧场·养生天堂”旅游主题形象得到广泛认同。总体森林覆盖率(68.3%)、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69.48)和县城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长期保持重庆市第一。境内有中国南方最大的高山草场,有物种繁多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有典型的高山湖泊群,有富有激情的任河、前河漂流。建有全市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360平方公里)、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重庆市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01平方公里)、重庆城口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11平方公里)、重庆清凉胜地黄安坝和中国亢谷、九重花岭、夜雨湖、秋池等生态旅游景区。
2.生态气候独特。城口处于秦岭以南、长江以北的南北气候分界线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显著的山区立体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3.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3.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2.8℃,年降水量为1221.8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293.1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年平均风速为0.4米/秒。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湿度适中,风速较小,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3.旅游商品种类繁多。城口拥有城口老腊肉、城口山地鸡、鸡鸣茶、山神漆器、核桃、野生山核桃油、板栗、中药材、野生菌类、蜂蜜、猕猴桃、海百合化石(4.3亿年前的海洋古生物化石)等一系列特色旅游商品,在重庆乃至全国久负盛名,享誉中外。
(二)人杰地灵,红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城口是一方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是连接川陕渝三省市的革命老区和边区。在重庆红色革命历史上,城口拥有“一个唯一”和“三个第一”。即城口是重庆市唯一成建制建立了县、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是重庆市第一个打出红军旗帜的县、第一个由地方红军攻占县城的县、第一个迎来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的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王维舟等曾在城口战斗过,曾经在城口战斗过的将帅达13名。当年,3000多名城口儿女参加了红军和游击队,500余人参加长征,470余人牺牲在长征路上。
(三)人文厚重,民俗文化独具特色
城口秉承巴蜀文化传统,受三秦文化、楚天文化熏陶,是一个巴文化、巫文化、盐文化、药文化等多元文化荟萃之地,民俗文化风情多彩,乡土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流传至今运用最多的是山歌、民间故事、花鼓、狮子舞、钱棍舞、彩船舞、锣鼓、孝歌等,独特的民俗文化给城口带来一种古朴神秘的色彩。2012年,城口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钱棍舞之乡”。2011年5月,中国大巴山(重庆·城口)彩叶文化旅游节被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单位评为“中国最佳自然生态旅游节”。2014年,城口被命名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二、城口县发展全域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实践探索和路径创新
(一)通力协作,为全域旅游发展保驾护航
1.建立领导小组,持之以恒的强化组织保障
为保障城口旅游发展,2011年成立了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后于2017年并入旅游发展攻坚战领导小组,虽经历了县委政府领导班子的换届调整,但均保证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落实了“一把手亲自抓旅游”的制度,坚持了旅游发展的路子毫不动摇、旅游发展的决策持续深化,持续为旅游发展配齐最强的组织保障。
2.出台系列政策,联动各部门为旅游发展保驾护航
相继出台《关于推进“大巴山森林人家”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城口县乡村旅游扶贫行动计划(2018-2020年)》、《城口县“大巴山森林人家”融资担保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城口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城口县乡村旅游集群片区用地保障改革工作方案》等文件,联动国土、商务、财税、发改、建委等多个相关部门从扶贫带动模式、招商优惠、土地供应、后期管理运营、游客市场拓展等多方面为全域旅游发展保驾护航。
(二)因时制宜,引导旅游产品向不同形态发展
城口一直走在全域旅游发展的道路上,前期大巴山森林人家的发展壮大为城口走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注重数量提升,从无到有启动大巴山森林人家建设
大巴山森林人家作为城口乡村旅游的主要载体,可以借群众自建房进行改造,兼顾了自住和经营,见效快、成本低、带动能力强。2011年,将提升全县范围内的大巴山森林人家(农家乐)的数量作为当时旅游发展的最大任务,制定了年度发展目标,颁布了评星定级和标牌管理办法,提供微型企业政策扶持或财政一次性奖励补助等多种政策支持,对建成的大巴山森林人家按星级最高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补助,极大的调动了群众的改建、新建热情,全县大巴山森林人家数量迅速增加,到2016年底已经发展到1200家,初步满足了乡村旅游接待的需要。
2.引导集群发展,推动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在全县大巴山森林人家数量已经能基本满足乡村旅游接待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大巴山森林人家的品质。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指示精神,县委县政府坚持旅游发展的路子不动摇,因时制宜确定了“重点景区+乡村旅游集群片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全力引导政策性投资、社会资本、银行资本向大巴山森林人家(乡村旅游)集群片区聚集,成立了1000万元的大巴山森林人家融资担保基金,对集群片区范围内的森林人家建设提供为期三年的贴息担保贷款,社会资本投入大巴山森林人家(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建设。截止2018年底,厚坪龙盘、岚天岚溪、巴山坪上3个大巴山森林人家(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已初具雏形,北屏太平、河鱼两扇门、周溪九龙坪三个大巴山森林人家(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已正式启动,步构建业态丰富、各具特色、差异互补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三)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旅游差异化特色化布局
全域旅游要区别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无序发展局面,必须在顶层设计和发展方向上有严格的把控,才能避免同质化、无序化竞争,整体上实现抱团全域发展,共同做大市场。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的原则做优做强“大巴山森林人家”品牌,按照“集群示范、规模发展、品质提升、服务上档”要求,聘请专业团队针对性的编制规划或设计方案,确保每个集群片区的独特性,避免同质化竞争。例如:河鱼两扇门集群片区主要采用当地的毛石、夯土和玻璃为建材,组合形成几何状的建筑形态;周溪九龙坪集群片区采用北欧瑞士小镇的建筑风格,以木为主要材料,主推异域风情体验;沿河迎红集群片区运用本地的土墙、竹墙、木板房、石板房、小青瓦和茅草元素,将当地竹元素融入到建筑和食材当中,打造竹主题特色村等。
(四)因例示范,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全民共建的社会形态,只有尽可能调动更多群众的参与热情,让尽可能多的群众参与到旅游发展、从旅游发展中收益,才能真正实现“全域”发展。
1.建设亢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引导周边发展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
东安镇兴田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导致经济社会发展落后,2010年贫困户79户259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1%,属重庆市最落后的特困村之一,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2011年县委政府做出了推进大巴山森林人家建设的决定,2016年亢谷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亢谷景区建设为带动,兴田村逐年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约1.5亿元,发展“景区依托类”大巴山森林人家,支持农户改造或新建房屋156户,逐步自发形成了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成为城口乡村旅游发展的领头羊,凭借夏季的凉爽、秋季的彩叶和冬季的雪景在重庆、达州、安康等周边区县打出了名气,率先分享了旅游红利。截至2018年,兴田村已建成大巴山森林人家123户,床位3292张,全村90%的农户直接或间接从业乡村旅游,全村年接待游客逾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0余万元,带动该村71户236人稳定脱贫。该村建设大巴山森林人家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做法,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上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
2.启动厚坪龙盘片区建设,打造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建设模板
2017年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发生转变,根据资源条件和群众参建积极性选择了厚坪乡龙盘村作为模板,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风貌、统一监管、统一基础设施”、“分户建设”的“五统一分”工作模式聚力推进,每季度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召开现场办公会,了解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先进、批评后进,督查落实任务推进情况,形成了巨大的合力,扎实的保证了建设进度。截止2018年底,按照“休闲度假类”类型打造的厚坪龙盘集群片区已初具雏形,即将正式投放市场。
(五)多头并进,确保旅游发展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
1.引导有实力、有干劲的群众直接参与建设
各大巴山森林人家(乡村旅游)集群片区的打造都优先倾斜本地群众,本地群众参建人数不足的情况下才允许外来投资。同时,提供政策性贷款、小额信贷、项目覆盖等方式为有干劲、愿意投入旅游建设的群众解决部分资金难题,通过“五统一”的建设模式为大巴山森林人家(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建设提供指导和保障,降低群众参与难度。通过指导集体经济组织在大巴山森林人家(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建成后自我管理、自我运营、自我服务,加深参建群众的参与程度,做大集体资产,最大程度的保证因地施策。
2.引导有条件的群众对自建房进行公寓式出租房改造
部分农户投资能力有限,无法独立运营大巴山森林人家,我们引导这部分农户对自身房屋进行改造,将空置房屋出租给避暑游客作为避暑房。该方式投入小、见效快、市场反应好,同时带动了当地大量的农产品销售,目前通过在治平乡、河鱼乡、岚天乡、巴山镇、高楠镇等乡镇逐步推广,反响良好。如治平乡2018年刚刚改造完成的35户、500个床位的公寓型出租房,在当年夏季已经接待了来自达州、重庆的长住游客400多人,每户实现了月均增收4000余元,极大的带动了当地农户的旅游发展热情,让更多的农户看到了效益,主动参与到了房屋改造中,准备迎接来年的夏季避暑高峰。
3.引导贫困群众以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分享旅游红利
将发展全域旅游与农村“三变”相结合,积极探索试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健全群众参与机制,让更多贫困群众成为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分享旅游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鼓励农户采取“以房联营、以地入股”的方式,参与经营管理,形成了亢谷模式、龙盘模式、迎红模式等一批成功的经验,北屏、岚天、明中等多个乡镇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活用小额扶贫信贷等扶贫资金投入集体资产建设,使贫困群众享受了旅游或产业分红。如,北屏乡太平社区大巴山森林人家(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因当地气候极其适宜菌类种植,培育了何仙菇等多个相关的集体产业或品牌,贫困群众通过以小额扶贫贷款资金、劳务、土地等入股集体经济,获取多种方式的分红。
随着高速、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加速发展,城口立足主体功能定位。以县城为中心,以城万快速、G69银百高速、渝西高铁为轴线,打造东部“黄安亢谷、巴山原乡”、南部“前河画廊、巴山峡谷”、西部“九重八台、巴山生态”、北部“高峡平湖、巴山田园”四大旅游片区。不断丰富旅游供给,积极开展宣传营销,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县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成为全县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新支点,将成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和秦巴山国际旅游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