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论中共十九大的理论贡献

2019-01-14徐淑桢

魅力中国 2019年34期
关键词:现代化特色理论

徐淑桢

(中共桐柏县委党校,河南 桐柏 474750)

1982 年9 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创造性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此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主题,成为引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伟大旗帜。从中共十二大之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旗帜,“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的思想引领和灵魂。

2017年闭幕的中共十九大,一如既往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贯穿十九大报告的指导思想和主线。十九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共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从宏观上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样一个战略判断,这是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历史方位的新认识。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是因为,一方面,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顺应人民的愿望和时代发展要求,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彻底唯物主义者大无畏的气概,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些变革之大,影响之深远,效果之显著,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新中国的发展历史上都是少见的。这一系列深刻变革表明,我国发展又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战略判断,还考虑到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新变化。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发展既有着良好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树大招风”效应日益显现,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一些国家和国际势力对我国的忧虑、阻遏、施压有所增大,世界不稳定因素增加,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各种力量正在重组,这都需要我们沉着应对,不断调适,以争取在国际格局调整中处于主动地位。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判断,也综合考量了国际局势和周边环境发生的新变化。

第二,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崭新概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学说的丰富和发展。经过近40 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升,全国人民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不少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所谓不平衡,主要是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制约全国发展水平的提升,比如地区差别、贫富差别、城乡差别还比较突出。所谓不充分,主要是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任务仍然很艰巨。比如,生产的发展还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像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以及养老保障资源还明显供给不足。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在继续致力于推进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产品,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增进社会发展的人文关怀,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三,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新命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社会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一重大课题,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取得了重大理论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第四,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构想。20 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从当时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用70 年时间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战略构想。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到21 世纪初,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上,又提出从2000 年到2020 年用20 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再过三、四年,全面小康社会将建成。那么,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还有30 年时间,这一段路程怎么走?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如下战略安排:

从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安排:第一阶段,从2020 年到2035 年,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就从“三步走”70 年基本实现代化扩展为“五步走”70 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构想。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这是十九大的又一个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现代化特色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边疆治理现代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