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2019-01-14王正军
王正军
(江西省抚州市高新区第三小学,江西 抚州 344121)
引言: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他们学习数学而言具有积极影响。由于数学是一门灵活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同学们积极的更新自身的学习思想与意识则可有效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及效率。除此之外,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进而愿意自主的对学科知识进行研究。针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的优化教学,认识到教学的特点,结合做出相应的创新。
一、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及教学中培养的价值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有效提高同学们的学习质量及效率。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即是对该学科有个人详细的认识并形成自己对数学学习的见解,而创新主要是体现在学生对数学学科形成兴趣后,在审题做题以及思考题有自身的新思路,形成自身的学习逻辑,对数学知识进行相应的进一步加工。除此之外,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也指学生在班级中与其他学生合作的意识以及交流意识等等都可归结于他们的数学学习创新意识。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他们的成长具有直接影响。首先,通过培养创新意识可有效提高同学们对数学学科的认识,进而有效形成学习兴趣,兴趣对小学生学习数学而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数学的复杂性较强,因此凭着兴趣才可有效推动学生对数学进行自主研究;其次,通过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可有效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及效率提高具有较大影响。因此通过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可进一步推动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进而对该学科的学习,逐步形成意识;最后通过教师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及兴趣爱好,在教学中进行优化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也可推动学生深入于数学课堂中,积极地与其他学生一同讨论数学学习。通过小学生积极讨论学习,则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他们的学习成长有较大影响。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学生创新意识
(一)教师更新教学思想,推动学生形成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则应当在自身的教学思想上进行不断的优化创新,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示范性作用,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上进行相应的优化创新则可使同学们对数学学习有更深刻的了解,并逐步地模仿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潜移默化的推动小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教师积极深入于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结合他们的学习个性以及兴趣爱好推动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形成好奇心,可进一步推动他们对数学进行自主探究,进而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应当认识到小学生普遍比较活泼好动,所以教师应当积极优化教学,提高教学的生动趣味性,使同学们集中注意力于教师的教师中,这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第一步。教师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则可积极创新教学环节,逐步引发学生形成创新意识。例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们积极思考。通过此一环节则可有效推动小学生发挥自身的思想对数学学习进行不断的思考,从而在思考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其次,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应用自己喜欢的物品对数学学习进行描述,进而有效提高他们对数学课堂的兴趣,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学。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课时《观察物体》,针对此课时教师则可通过提问“例如你觉得周围有哪些正方形的物体?”进而可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结合周围事物创新个人意识。同时也可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物体在课堂中进行描述。
(二)结合时代变化,优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则应当创新教学并积极与时俱进,在课堂中融入时代的先进元素,进而使同学们对数学学习有更生动的认识。同时结合时代创新课堂教学也可提高整体的课堂学习氛围,进而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逐步形成意识。首先,教师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便利性与先进性,在课堂中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可提高数学教学的灵动性。例如,教师可积极地利用多媒体对数学知识进行展示并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相应的教学,可使同学们对数学学习进行自主思考,逐步形成个人的创新意识;其次,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组织学习活动和游戏,使他们能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也可无形的推动他们形成数学的创新意识。例如引导学生围绕某一学习主题进行积极交流和合作,则可使他们对问题做出严谨的思考,进而逐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在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个人也逻辑思维能力上得到有效提高;最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作为数学课堂的主体,对课堂的学习自主构建框架可有效推动同学们形成创新意识。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课时《混合运算》,就此课时,教师则可使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引导他们对混合运算进行积极的相互交流。同时,教师也可推动学生对教师教学框架进行描述,进而逐步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对数学学习形成相应的好奇心,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积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上进行优化创新则可初步使同学们形成数学学习的创新意识。
三、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注意事项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所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尤其多的。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还处于较为薄弱的阶段。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上没有注意到基本的原则,则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形成错误的理解并使他们对该学科的学习降低了兴趣。因此针对所需要注意的事项,教师是需要尤其注重的。首先,教师应当认识到小学生正处于比较好动的时期,所以教师不能去抑制他们,应当推动他们发挥自身的天性,积极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对数学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假如抑制小学生的天性,强制性的引导他们在课堂中学习数学则可折断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没有积极性对数学知识进行创新;其次,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需要使他们宏观的认识数学该门学科具有复杂性和趣味性的双面特征。进而可结合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则可使他们对数学有更进一步的形象了解,进而愿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最后,教师还应当注重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广度,由于教学具有感染性,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则应当将创新的精神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方面以及教师的每一个举止。
结束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他们的数学学习质量及效率的提高具有直接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正因如此,数学教师始终需要关注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他们对学科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就该文章来看,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式有:首先,教师应当在自身教学思维上进行不断优化创新,进而推动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学习的兴趣与爱好;其次则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并推动他们组织数学活动,则可有效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形成数学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