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园林类绿色测绘人才培育模式研究
2019-01-14万泉乔晨芳
万泉 乔晨芳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应当是以人才应用为主要培养目标。园林类专业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专业能力,比如绘画基础、计算机能力、景观设计基础以及测绘能力。这些都是园林专业人才必须的基本能力,园林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思考园林的美观程度,还需要对于其实际情况进行资源配置,用绿色环保的材料进行施工,因此园林类绿色测绘的能力十分重要。
一、我国现阶段园林类绿色测绘人才培养体系的缺陷
(一)课程设置缺少针对性
就目前而言,许多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虽然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了工程测量等课程,但是在开设相关课程时依旧是按照工程类测量进行教学而缺乏对于园林类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并且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虽然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课程掌握工程测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依旧是会感受到束手无策,难以实践。另一方面,园林类绿色测绘人才课程设置的特色不足也是相关人才培养不完善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培育模式缺失职业性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出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现阶段人才培育模式中缺失对于学生的职业教育,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不佳,最终错失展现自己的机会。一些学生认为园林类专业知识从事施工建设的人员,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的渗透园林类行业的前沿发展信息,并且能够通过鼓励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习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高职院校园林类绿色测绘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色
园林类绿色测绘人才的培养首要的就是要应当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当前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应当提升学生的测绘动手实践能力。社会发展越来越注重绿色理念,因此在工程测量时应当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进行地形图的测绘,并且能够结合本专业的特色来进行相应的测绘能力锻炼。园林类绿色测绘人才的培养首要突出的就是一个绿色理念,因此在进行测绘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进行合理分析和资料搜集,制定相应的玩呢提解决方案,最终不断的吸取教训,不断总结和创新。
(二)开发系统课程,融入测绘能力
上文提到,课程设置的不完善和缺少针对性都是导致园林类绿色测绘人才能力缺失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市场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应当积极的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来培养学生的测绘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基础测绘、测绘技能提升、专业园林测绘这三个步骤来实现,教师首先在学生接触测绘的初期培养学生的测绘能力,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测绘是做什么的,然后为学生提供实际的测绘场景以及能力锻炼,让学生明白测绘能力对于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最后通过测绘结合专业知识的课程来进一步的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在施工场地的实地参观考察来应用自身的能力。这样系统化的课程不仅凸显了专业特色,还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三)就业定位教学,构建职业场景
可以说现阶段市场是缺少园林类测绘人才的,因此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针对这一现状进行培养,不仅仅可以快速的提升高职院校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能够促进学校和园林测绘公司的深入合作,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让学生得到了锻炼。因此在进行园林类绿色测绘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通过与测绘公司的合作办学让学生定期进入到公司进行实习锻炼,能够与一线的测量员、施工员进行经验交流,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园林类测绘人才的培养方向,真正的做到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结语:
教师应当积极的结合学校特色以及当地对于园林人才的需求来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通过深入和园林企业的合作培训学生的专业能力,让学生产生专业认同感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