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之上:教师不可翻转的定位

2019-01-14

江苏教育 2019年30期
关键词:学校课堂教学课堂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技术得到高度重视,“技术改变世界”成为人们的一种信念及实践标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未来教室、电子书包、可穿戴设备等新词汇、新概念、新手段,频频出现在媒体、教育专家及具有“新思想”的校长、教师的口中。一时间似乎不谈翻转课堂、不谈慕课、不谈未来课堂,就跟不上时代步伐,就没资格谈教育改革。新时期的课堂似乎到了一个“没有新技术就没有教育明天”的时代。

技术至上,必然导致人的没落;技术之上,是人的思想。只有实现人对技术的驾驭与控制,才是教育的通途。在技术不断迭代更新的时代更需要我们进行理性思考与审辨,在纷繁复杂的技术现象中实现对技术的甄别、运用与超越。

教育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需要能胜任工作的专业能力,社会越是发展其专业要求就越高。因此教师确实需要一定的教育技术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并且这样一种教育技术需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正因为如此,1983年邓小平同志在北京景山学校题写了著名的“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给中国教育带来深刻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开始,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等现代技术及现代媒体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电脑、平板等设备走进了教室,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有力手段。

21世纪也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给中国各领域冲击是巨大的,同样,互联网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与教育有关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目不暇接,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未来课堂、智慧课堂、课堂3.0……粉墨登场。技术,打开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之门,这个起源于16世纪欧洲、固守了500多年不变的课堂形态,从此充满了变数。

马颖毅在《移动互联网正在威胁我们的专注力》一文中说:回国几周,参加了一个教育界的峰会,一些新词冲击着我的大脑:翻转课堂、微课、教室革命2.0……可有趣的是,在美国却没有感受到教育界有类似的互联网激情。电脑是为人脑服务的,可千万不要因盲目崇拜电脑而伤害了人脑。在这个手机成为“器官”的时代,一些警觉者已经开始反思,如何在一种自然状态与过度技术化的生活之间寻求平衡点,让人类自身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新事物的渴望及追求,是人的天性,也是创造性的显著特征。学校亦如此。学校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与更新,但学校如果走到技术至上主义的道路中,将发展的希望完全或绝大部分寄托在新技术投入上,甚至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归因于新技术的引进及应用,不仅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也将付出巨大的风险代价。

在一次技术装备研讨会上,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一位主任谈到这样一件事,那年浙江某所学校的教室装了6个摄像头,每30秒摄像头会对学生进行一次扫描,识别学生高兴、伤心、愤怒、反感等面部表情,分析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实时学习状态。这件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舆论的高度关注。我们撇开有关是否涉及个人隐私等道德层面的讨论,就技术本身的可靠性而言,这个问题也是值得探讨的。学习软件是否真的能够对学生的思维问题、学习行为进行类似于医院的仪器一样的切片式分析?据这位主任了解,这所学校引入的学习行为分析系统,还只是某个公司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就是说这是一个尚处在实验阶段,未得到专家及社会认可的项目。我们担忧的事情或许正在发生———在这个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课堂正成为一个由无数商家操控的所谓的“新技术”的试验场。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是:我们牺牲掉了什么?

即使说这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另一个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当我们的课堂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学生的每一刻表情都在进行实时分析,并量化评价,其结果是什么?评价是为了纠错,实时评价是为了实时纠错。而当我们的课堂每一环节都不容出错,每一句话都不能有误,45分钟的课堂不允许学生有30秒的走神、30秒的发呆,这样的课堂还是不是一个正常的课堂?一个高度量化、被数据绑架了的课堂,一个非生活化的课堂,其美感在哪里?

课堂应是一个充满人文情怀及允许犯错的地方,是师生私有的空间。而如果一切都处在“监视”及实时分析之中,课堂将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需要依靠高度自动化的监控系统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如果课堂变革异化为单纯的技术变革,这是否已经背离了课堂教学的本质?

教育离不开技术,但技术不仅仅指物化的某种产品或者装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1977年版的《供发展中国家使用的许可证贸易手册》中,给技术下了这样的定义:“技术是制造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所采用的一种工艺或提供的一项服务”,这样一种“技术”,它可能是“一项发明、一项外形的设计、一项实用新型或者一种植物的新品种”,或者是“技术情报、技能”,也或者是提供的某种“服务”等。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技术,所以教育领域的技术,是有关教育的系统知识,是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科学的理论、方法、策略等,也包括能运用于教学的某种技术装备。

技术概念如此之广,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技术都值得进课堂?怎样的技术能改变我们的教学?

舍恩伯格在其著名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描述:在欧洲的一所大学里,曾经让一群学建筑的学生设计出2050年学校的样子,这些年轻人在25~30岁之间,他们设计的学校作品都包括教室、黑板、图书馆、实验室,甚至还有一间专门的电脑室,但却没有平板电脑。这群大学生给我们展现了作为学校,作为教室,未来哪些是必有的教学装备。

但是在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在日常的教学投入中,我们更在乎教学装备的更新,更在乎最新技术的引入,而对于同属于技术范畴的教师的教学理论、方法、策略等的提升重视不够。其实,这才是导致教育变革迟缓、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21世纪对教育影响最大的技术就是基于计算及互联网,在此基础上一些学校进行了新的教学方式探索,如电子书包、微课、翻转课堂等。但从展示的课例及家长的反映来看,很多还是值得推敲的。课堂中播放着“空中教师”的“微课”,而真实的老师却傻傻地站一旁陪看。因为要进行“课堂翻转”,学校把老师的课先拍成视频,让学生在家里观看。但这样一来家长就有意见了,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装有宽带不说,本来孩子的课后作业很多,很辛苦,现在还要在网上看视频,更增加了孩子的负担。有些家长对孩子上网及看电视的时间作了限定,但现在要“翻转学习”,孩子就有理由长时间上网及看视频……如果说“翻转学习”是作为一种观念来引入,那么其本质就是“先学后教”,然而这一教学模式早在30多年前江苏的洋思中学就早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我们不否认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对于未来教育可能会带来的影响,但是不是一定要引入或不加思索和改良地引入当下的中小学教学,这个问题却是值得思考的。这些技术和学习模式如果放在更有自由空间、更有选择性的大学教学中,是否更加合理?

以教学装备为主的物化技术的更新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有限的,很多地方需要反思的。当这方面的兴趣过高,投入过大,其令人担忧的程度也就越大。现在我们担心的是一些眼花缭乱的所谓“学习技术”的强势介入,是否会破坏我们的课堂生态?是否会让一些对课堂教学理解本不深入的教师,特别是新手教师迷失在虚幻的技术泡沫中。一些学校“显摆”式的技术投入,难于让新教师变得更优秀,反而使其变得更忙乱、更迷惑,因为他们连基本的教学内容都不熟悉。

当下的教育现实确实有迷信或者崇拜技术的倾向。“技术”抢跑,“观念”必定落后。如果对于技术的崇拜远远超越对于教育本质的追求,那么犹如灵魂游离了躯体,教育必将变成一具被技术操控的机器。

教师需要技术,无非是想让自身变得更强大,让自己能够更有效教学。但最能给教师教学带来力量的不是外在的装备类技术,而是教师能凭借掌握的系统知识、依靠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以及反思中获得的智慧提出的有助于问题解决的方法及策略类技术。

曾经有一位老教师讲过让他记忆尤深的一堂课。他读书时有一位老先生,平时一直戴了顶帽子,这一次要给学生上日出。为了形象说明日出的情景,老先生在讲台那边蹲下身体,孩子们就看不见他了。接着,他把自己的帽子摘了,一会儿讲台那边慢慢地探出一个头来,孩子们哄堂大笑。这位老师是秃顶,他的“日出”深深烙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老先生这样一种教学手段,要比当下课堂中采用现代媒体展示的日出来得精彩得多,给孩子留下的影响也深刻得多。

教师的教学也离不开装备类的技术,但这些外在的装备类的技术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价值,是以能否解决教学问题为标准的,完全不在乎技术的新与旧,更不在于科技成分的高与低。教师的常态课堂教学更在于寻找最简便的技术来解决孩子们学习中的困惑及问题。在教24小时记时这个内容时,许多老师会做精美的课件,屏幕上时钟的时针与分针不停地转动,再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时刻。但有一位老师不这样,他没用任何教具,只是要学生伸出两只手,一只当分针,另一只作时针,让学生演示不同的时段。简单的设计,让学生记忆深刻,随时可以复习。在这里,用两只手组成简易教具的教学是最好的教学技术。

应该讲有电脑、白板、平板、网络等现代媒体技术是现代课堂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也应该成为未来课堂建设的一个标准。但对于教师而言,是否使用了这些媒体技术不应该成为好课的评判标准。真正能体现现代教师素养、支撑现代课堂的,是教师的现代教育观,是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及时应对不断变化中的课堂的方法及能力。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直接影响的教育技术,首先不是产品,而是方法与策略。对于课堂教学的思考应该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

真正的教学技术,是在系统掌握学科知识基础上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并能深入浅出、触及学生心灵的表达,是能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能找到合适的方式,设计出问题解决的路径,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真正的教学技术,是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

好的教学技术,可以视为一种艺术。著名学者钱理群与学生上过一课《我与地坛》,课堂上他把文章通读了一遍,擦了擦眼泪,没讲一句话转身就走,但却震撼了学生们的心灵。这就是钱老的教学技术,直抵学生心扉的教学技术———其实,应该说,这已经是一种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真正需要的是能激活头脑、启迪智慧的而不是博取眼球的技术。至今还没有因使用了最新技术而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师,也没有因使用最新技术而让学生趋之若鹜的学校。一流学校,是由一流教师创造的,而不是由一流设备。课堂教学,教师的因素永远是第一位,再好的技术也必须服务于教学,服务于老师,服务于学生发展。技术之上,教师在课堂中的定位不可翻转。

猜你喜欢

学校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学校推介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