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读文本 挖掘价值

2019-01-14苏乔明

江苏教育 2019年67期
关键词:枣核背影感情

苏乔明

1.精读文本内容,抓住文本“集结点”。

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阅读文本中的内容往往有一个“集结点”,文本所有的内容都向这个“集结点”集聚,也由这个“集结点”发散。阅读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这个“点”,由点到面、前后贯通,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文本的价值,实现教学目标。例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初读文本,发现开头点题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别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师生讨论认为“背影”就是文本的“集结点”。朱自清先生截取的这个最精彩、最动人的背影,是艰难的沉重的背影,更是饱含父子深情的背影,因此从“背影”这个“集结点”发散开来看全文,可以引导学生感悟更多的体现父子挚爱深情的文字。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抓住阅读内容的“集结点”,凸显主线,有条不紊地展开对文本的阅读。

2.研读写作思路,梳理文本结构。

文本作者的写作思路中蕴含着写作本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揭示文本主旨,挖掘文本价值的有效路径。例如教学萧乾先生的《枣核》一文,我们可以从寻找作者的写作思路出发,来挖掘文本的价值。教学伊始,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对故土的热爱。在这种感情的指引下,探寻作者的行文思路,师生逐一梳理,共同归纳,找出“求枣核—得枣核—话枣核—议枣核”的写作思路。这样的行文思路统领了全文丰富的内容,而且自然而然地延伸到文字最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通过发现文章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逐次领悟隐含在文本后面的感情,挖掘了文本的价值。

3.细读语言形式,揣摩文本内涵。

从语言形式去揣摩文本的内容和感情,并且把形式、内容和感情巧妙地结合,也是挖掘文本价值的有效方法。这一点首先体现在散文这类文体中。例如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一文语言特点就非常鲜明:句式的整齐与错杂,音韵的铿锵与连绵,语意的对举与反衬,无丝毫的刻意雕琢,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贴近作者在文字背后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感情,再现作者丰富的心灵世界。还可以更进一步通过汉语语言表形表意的特点,让学生感受汉语的精致与美丽。这样就从文本语言形式的探索抵达了对文本价值的挖掘。而另一种文体——诗歌作为感情最凝练的一种文学体裁,更是把文本语言形式发挥到极致,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发现诗歌的语言之美,触碰诗人灵魂深处的悸动。

猜你喜欢

枣核背影感情
两个背影
背影
背影
“枣核形身材”是怎么形成的
带着感情
透明帽在老年人食管枣核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老鼠们的枣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