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的音乐交际能力*

2019-01-14

江苏教育 2019年41期
关键词:交际协同情境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倡导学生进行群体活动和合作学习,并明确提出“促进人际交往”的要求,这为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指明了方向。因此,教师须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交际能力。

音乐交际能力具体表现为主体在音乐实践过程中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具体可分为情感触动能力、思想沟通能力、行为协同能力等。音乐交际能力虽是音乐实践中人际关系的建构能力,但它的培育和养成离不开相关思想意识的引领与知识信息的支持。因而,激发意识、积淀知识、锻炼能力,构成了学生音乐交际能力培育的教学联动机制。培养学生的音乐交际能力要有适宜的教学情境作保障。音乐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穿透力,因而我们很难创设与上述三种音乐交际能力一一对应、独立存在的具体教学情境,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坚持辩证思维,在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时可采用“特色推进、以点带面”的模式,以某一教学领域的育人功能,带动其他教学领域的育人功能。同理,在投入某个具体教学情境着力培养学生某一方面音乐交际能力的同时,应协同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音乐交际能力。如此,便可以有效促进音乐教学情境与音乐育人功能的整体性合成。

虽然课标将课程内容设定为“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但由于“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一方面更多地蕴含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另一方面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而我们创设特色教学情境和培养音乐交际能力的教学追求正与之耦合。因此,我们可以辩证地创设音乐感受情境、音乐欣赏情境、音乐表现情境。

一、在音乐感受中培养情感触动能力

感受是人认知结构中处于基础水平的心智能力。建构基于音乐感受的教学情境,一是为了突出音乐感受促进音乐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为了彰显音乐育人情绪感化的特点和优势。从认知发展规律看,个体音乐素质的发展具有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零散向整体的动态变化特征,夯实好学生主体音乐感受基础,对于提升其音乐记忆、思维和想象等综合认知水平具有决定性意义。音乐课程虽然具有复合性的育人功能,但最主要或首先体现的是音乐的情绪感染和情感触动,而非知识的辨识和吸纳以及思想的熏陶和提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其审美价值主要凝聚在情感陶冶上,甚至可以说音乐审美直接指向情感审美,故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音乐教育就是情感教育。

情感触动即情感的碰撞、激发和感染。它是音乐教学进行情感培养的首要目标,与音乐教学重视体验、强化感受的培养特征是一致的。情感触动是主体在音乐感受情境中最先萌发出来的音乐交际能力。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它往往被忽视、轻视,即使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也因为没有采取相应的音乐感受手段而使其价值受到弱化。我们必须把它列入音乐教学目标的正席,认真对待,只有扎实培养这一音乐交际的基础能力,才能促使学生走进音乐世界,生发真情实感。对学生主体而言,情感触动是一个由“受动”到“传动”的情感变化过程:先是感受音响信息刺激,被音乐情境感动;再是个体以自己的情绪状态和情感态度与其他个体产生传递、互动以至共鸣。这里的“受动”绝非情感的“被动”反应,而是情感积极、主动的呼应。

营造音乐感受情境,培养音乐触动能力,教师首先要抓住典型的情感倾向或特征,建构音乐教学情境的情感主题特征(喜、怒、哀、乐、悲等),然后对学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音乐感受熏陶,催发学生健康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悟,生发和增强学生能够反映环境特点的情感触动能力;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投身具体的音乐情境,自然、自由地产生情感触动;再次要在音乐教学设计中给音乐感受情境预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对音乐信息吸纳、碰撞和传导的情感反应迅速、从容。

二、在音乐欣赏中培养思想沟通能力

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同时也是思想教育。欣赏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组织学生深入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在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时,欣赏的客体(音乐作品)所呈现的情感形象是以流动的音响作为媒介的,其展现的旋律、节奏、调性、调式、和声、音调等要素,表达了人们喜怒哀乐的心情和丰富深邃的思想。当个体已经进入音乐审美境界时,欣赏的育人功能就不能仅仅聚焦于情感陶冶,而应向情意融通以及思想道德品质修炼等个性精神的滋养化育辐射。课标将“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统合至音乐课程的总目标中,并指出音乐“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要“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甚至为了凸显音乐教育情感培养和思想修炼的紧密关系,课标还多次运用“思想情感”这一融通性的词汇来表述相关内容。音乐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培养人”当然包括培养人健康纯美的情感和以正确、高尚的思想为灵魂的人格,而“德育渗透”是音乐教学践行思想教育的法则之一。音乐欣赏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心智能力做支撑,没有一定素养的人是难以理解和鉴赏美妙的音乐情趣和意趣的,而这也是音乐教学的难点。对于占据音乐教学主阵地的音乐欣赏而言,人们不大容易突破“难点”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将这种活动的组织形式、运行方式和教学方法等与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结合起来,从而架空了音乐思想教育,使音乐欣赏沦为音乐说教。所以,基于对音乐欣赏情境性特点和主导性地位的认识,教师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常态的教学情境并进行特色化建构,以良好的教学机制促进学生音乐思想沟通能力的发展。

音乐思想教育有两大任务:一是思想培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二是思想锻炼,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形成和发展思想能力,其核心是思想沟通能力。音乐思想沟通能力包括感知作品思想的能力、生成个性思想的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思想的能力。音乐欣赏是音乐审美教育的重头戏,审美教育不仅要认识情感美,更要认识思想美;不仅要激发情感力量,更要激发思想力量。在育人价值开发上,应当高举思想旗帜。有了思想天平,方能掌握正确的价值标准,进而甄别真、善、美与假、丑、恶,所以,音乐欣赏教学要让学生从感性的情感绿野飞向理性的思想蓝天。为此,音乐欣赏教学须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思想沟通能力:(1)以音乐形象感知思想。音乐是以灵动的听觉形象来表现思想内容的。教师要以听觉形象的特征来烘托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其思维,让学生在认识和理解音乐形象的过程中品味音乐意趣,感知音乐思想,从而吸纳音乐形象所蕴含的正确、健康、美好的思想营养。学生一旦获得了音乐思想,便走进了作品的深处。(2)以音乐情感催生思想。音乐是由情感催生的。音乐情感不仅能够催生作品本身的思想,也能够感染情绪,荡起情潮,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思维,进而对作品产生关联性思想认识。学生在欣赏音乐时,由情感触动激发出来的思想或观点具有个性化和生成性特点,可能与原作思想互动呼应,也可能对原作思想进行拓展延伸,还可能与原作思想相矛盾,所以,激发思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启发。(3)以音乐活动交流思想。音乐欣赏是形式多样的赏析、交流活动,活动本身就是行为关系交叉建构的过程,其中情感渗透、交融,思想碰撞、交汇。学生从音乐情境中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相互辉映,烛照纯美心灵,光耀人格品质。在音乐欣赏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养成一定的审美能力。由于学生是存在差异的个体,因此教师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体验活动,鼓励他们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形成独立的见解与感受。唯有产生个性化的思想、观点,交流方有价值,方能促进学生音乐沟通能力的发展。

三、在音乐表现中培养行为协同能力

音乐表现是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情感体验的外在体现,它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课标将它分成“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四项内容。基于音乐表现的情境性审美特征和实践性真实信度,教学中教师应当将音乐表现置于演绎生活、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情境中,进而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所谓音乐表现能力,是指主体将音乐审美的内在情感体验通过外部情态展现出来的能力,它是主体音乐审美高水平发展的标志。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须在音乐表现实践活动中实现,而音乐表现活动对于学生来讲,并非是自省自悟的独立行为,而是协力互动、群体合作的协同行为。这就凸显出发展音乐交际中协同能力的重要性了。我们倡导在音乐表现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课程的协同效应,着力培养学生音乐交际行为的协同能力。前者是为了挖掘音乐课程各要素之间的“合力”,以增强其育人功效,比如按照课标划分的课程内容,可以在音乐表现教学中有目的地实现以下多方面功能的融合增效:音乐鉴赏、表现与创造功能相融;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功能相融;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功能相融;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功能相融;音乐教学与生活体验、社会实践功能相融。这种教学协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包括音乐交际协同能力在内的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音乐交际的目的就是求得协同,让学生投入和美的音乐情境,养成健康的音乐人格。在音乐表现教学情境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音乐交际协同能力:(1)以审美表现促进心理协同。心理协同是音乐交际的基础。音乐表现就是审美表现,其要义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学会唱歌、演奏或表演,更应引导学生生成审美表现的主人翁意识,担当起发现美、阐释美、表现美的责任,从而促进他们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比如让学生独唱、独奏,可以鼓励他们唱出、奏出个性风采,锻炼其自信心和进取心;让学生合唱、合奏,可以鼓励他们发挥个性特长,保持互动和谐,锻炼其相互尊重、彼此配合的责任心和合作精神。这种进取、合作能力一旦形成,定会从音乐学习向其他领域的学习辐射。(2)以审美示范催生协同动力。音乐教师为人师表,在音乐表现教学中更要成为美的化身,以美的形象传播美、表现美、弘扬美,以充沛的情感激发学生从心底向往美、追求美,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审美实践活动中,逐步增强美的意识,形成美的思想,塑造美的形象。学生在审美表现中,共同学习,相互促进,不仅能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发展音乐素养,并使情感体验和思想修炼得到同步升华。(3)以精品资源增强协同力量。音乐资源非常丰富,对之如果不加以科学整合,就会显得芜杂,就会影响育人效果。所以教师应该精心筛选学生可能接触到的音乐信息,促进学生在音乐知识吸纳、技能掌握、情感表达和思想交流等多方面实现行为协同。(4)以教学创新激发协同行为。教师应当抓住课改机遇,着力修炼教学基本功,切实提高教学智慧,养成能够激发兴趣和情感、拨响学生心灵琴弦的音乐教学机智。在素质培养上,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在音乐表现教学中,鼓励他们多方面试身手、露才华、显本领,进行创新和创造锻炼;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应该在音乐感受、鉴赏和表现等情境陶冶和行为演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发展其问题探究能力,增强个性发展意识,养成音乐探索精神,从而实现音乐交际的协同。

猜你喜欢

交际协同情境
情景交际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交际羊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两块磁的交际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