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教·研·写”“折磨”的日子
2019-01-14穆传慧
穆传慧
不约而同的问候语
“你的文献研究做得怎么样了?”
“你的综述写得如何了?”
有一段日子,这是许多准备参加连云港市首届“教·研·写”教师专业研究能力大赛的老师们见面时的问候语。个中原因与滋味,“圈内人”才能理解。
教,课堂教学。研,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方案/写呢,难道是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
当然,可以这样理解。但这里的“写”却是特指写文献综述以及“现场修改论文”。这是连云港市教育局在“基于教学实践的教师研究能力提升工程”背景下,创造性开展的一项全新的有关教师研究能力的比赛。
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的意义自不必说,但进入教师研究能力大赛,则着实让“文献综述”彻底地“火”了一把。大家见面,言必称“综述”,聊的课题总是离不开“教·研·写”。毫不夸张地说,在连云港教育界,“文献综述”一跃成为大热的“流行风向标”。由于需求者众,那些日子里,精于文献综述的一众专家们一时“分身乏术”。
出乎意料的笔试题
熬了一夜又一夜,过了一关又一关,我幸运地进入了笔试。
拿到试卷,我一下子傻了眼——这“论文”好难改啊。因为所谓的论文是某中学的有关高考的“工作总结”。平时的模拟试题与实战训练几乎全无作用了。但这样的确能“考”出每个教师的应变能力,能“挤”出每个教师研究能力的积淀与灵感。这样想着,心底倒暗暗佩服起出卷老师来——怎么想出来的,太有才了!
试题中要求根据“边缘生”的材料,完成一篇研究论文的写作构想。正是这道题,让我“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我早就总结了“写作口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写实写活,写深写透;虚实相生,注重创新……只要用心思,大奖等着你!
这下好,关键时刻来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啊!考场里的我摇头晃脑,在草稿纸上奋笔疾书,把论文中的好几个部分都“硬生生”地想到了四级标题。正得意间,猛一看手表——我的天,还有不到五分钟啊!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呢?
赶快誊写吧!
原来从容、工整的楷体瞬间变成了龙飞凤舞的草书。不仅如此,费了诸多脑细胞而“磨”出来的好多“抢人眼球”的四级标题就只能遗憾地留在草稿纸上了——要命的时间啊!
神秘刺激的生态课
最后一关,“教”。
我抽到了《年月日》一课,那可是下学期才上的内容啊!赛前虽然考虑过,但绝对没有当“重点”去备战——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一切皆有可能啊!
更要命的是,比赛要求上“原生态的课”——不能上网,不要做课件,不用多媒体。
摒弃了不动脑筋的“拿来主义”,切切实实地让自己的大脑好好“操练操练”。脑子一动起来还刹不住了,光课的开头就设计了十几种方案,而课的核心部分到底应该怎样设计呢?反复推敲,来回琢磨,不断取舍,等到方案基本确定后,发现时间已经不早了。赶快做学具啊……或许是追求完美之故,或许是边做边想之缘,总之,等到把准备工作都做好,天已快亮了。
原生态的课堂,竟然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它让我们更多地研究学习内容,更多地关注孩子,更直白而又真切地思考教学的本质……
一粒种子的力量
连云港市首届教师专业研究能力大赛历时整整十个月。无论获没获奖,只要你经历了这次比赛,或许会发出“研究能力大赛,恰似十月怀胎”的感慨。
其实“教·研·写”是一个“系列化”“集团性”的活动,除了教师专业研究能力大赛,还有“‘教·研·写’三级培训活动”“‘教·研·写’系列培训会”“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成果展示暨教科研论坛活动”……
“教·研·写”就像一粒种子,改变了连云港市的“教育世界”,让连云港的老师“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寻找到了专业快速成长与自主发展的“神奇密码”。
“教·研·写”是一粒基因异常强大的种子。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要让教师每天的劳动变得不再枯燥乏味,只有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研究、研究、再研究”就是“教·研·写”的强大基因。
“教·研·写”是一粒充盈原始活力的种子。生长的力量,是“教·研·写”的原始活力所在。“教·研·写”中的老师们让自己像坚韧的小草那样蓬蓬勃勃,绿意盎然。
“教·研·写”是一粒注定枝繁叶茂的种子。“教·研·写”对老师们的影响不是片面或孤立的,而是“立体的”“全方位的”改变与跃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写作、教育思想、教育情怀……一切悄然而来。
“教·研·写”激发了我们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触发了我们专业成长的内在活力,从而让我们走上了内涵发展的美丽道路。“教·研·写”已经成为我们提升专业技能、丰富专业知识的一种生命生长方式。被“教·研·写”“折磨”的日子,其实是一种充实而幸福的日子,好想一直全身心倾注于这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