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镇巴民歌的地域特色

2019-01-14李春芳

魅力中国 2019年34期
关键词:镇巴民歌劳动

李春芳

(镇巴县文工团演义有限公司,陕西 镇巴 723600)

镇巴人身在绿山中,浸在绿水里,孕育了当地独有的民歌风情,也就孕育了一大批唱民歌的人,这些民歌是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陕南大巴山儿女创造的一种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镇巴民歌种类繁多,有劳动号子、山歌号子、调子、茅山歌、小调、民俗歌曲、祭祀歌曲等。全县20个镇(办)皆有民歌分布。现已搜集镇巴民歌4000余首。这些作品题材广泛,日常劳动生活、风俗礼仪、道德规范、风土人情、祭神祈福、男欢女爱等内容均有反映。其歌词大都运用比兴手法,语言朴实、生动、简练、自然、流畅,既有现实主义的描写,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幻想色彩。

由于镇巴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文化背景的多元性,造就了镇巴民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特点。但在长期的民间流传中,都是靠农民歌手们口传心授的模式进行传承,歌手们大都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向进行演唱,故他们演唱的民歌随意性大,在同一首歌曲上曲调多变、调式多变,也正是这一原因给广大听众造成了一种:“镇巴民歌调子单一,唱腔简单,老是用一种‘哭丧’调进行演唱”的片面认识。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生活背景,镇巴民歌亦然,它是镇巴农耕社会生活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镇巴环境恶劣,土地贫瘠,主要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由于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大多数是山坡上的旱作植物。那时没有现代通讯工具,声音就成了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你一声吆喝我一声吼,一来一回当中逐渐吼成了一定的节奏与旋律。他们在共同劳动中,为了打破山里沉寂苦闷的日子,你唱我随中,相互之间带有谐趣调侃的味道了,同时也调节了劳动气氛。如抬石头、打夯、拉风箱等,常常通过口号来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节人们的劳动情绪,成为流传下来的一种原生态民歌。

镇巴民歌受了蜀汉文化和荆楚文化的影响而彰显特色,因此而显得旋律优美动听、情感细腻柔和、结构舒展流畅等特点,给人以山清水秀的感觉。在演唱风格上,镇巴民歌少用假声,多用高腔和平腔演唱,给人听觉上以委婉而细腻,有一股清新山野之风的感觉;镇巴民歌在演唱方法上,还多用上下滑音及小颤音相结合的演唱技巧,给歌曲增添了几分清秀和抒咏情绪。

镇巴民歌有其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民歌的发生、发展、消亡的一般规律。其自身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形成:

1、艰苦的劳动方式。镇巴山大沟深,林茂草丰,一些劳动方式是非常艰苦的,运输主要靠人力,主要河流有船运。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艰苦单调的劳作中,需要精神调节,需要宣泄情感,自娱自乐。山林沟壑、田间地头、一声山歌,忧愁全无。优秀的民歌则越传面越大,词曲越固定,世代传承。与劳动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民歌不计其数,如“背二哥”、“船工号子”、“插秧歌”、“抬石头号子”等,对民歌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2、极富特色的民风民俗。在我县极富特色的民风民俗中,伴随着很多民间音乐,其中围绕婚丧嫁娶的民歌更是丰富多彩。人们把人生的全部活动总结为五个字:生、劳、病、苦、死,由此而产生的民歌把全部的人生画卷展示得淋漓尽致。

历年来,笔者一直从事舞台艺术工作,同时也是编排和演唱镇巴民歌,认为镇巴民歌具有以下几大地域特色。

首先是它的语言性。流传在镇巴的民歌主要在民间,演唱者大多是农民,他们都是以“捡口歌子”的形式进行传承,因此他们演唱的歌词语言朴实、直白、朗朗上口。如《正月是新年》中:“正月是新年,我郞下四川,双手抓住郞衣衫,早去早回转。二月白菊花,我郎下长沙,你下长沙不回家,丢奴不忘他......”歌词用大众化的语言来描述对情郎的思念之情。再如流传在我县东区的一首“花鼓子”《新媳妇歌》:“姐儿那个今年一十八,她脚蹬门槛在绣花,那山来了一冤家,他也认不得我,我也认不得他……”叙事性强、语言朴实而直白。

其次是即兴性。由于镇巴民歌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这些农民歌手大多是凭借自己的听觉感受和记忆,基本不用书面记录方式。比如说,我县最年轻的歌手靳佩新,他不会识谱,只要哪位歌手唱一首,他就立马记住了歌词和唱腔。所以,镇巴民歌时至今日也没有完美的记谱方法,这样就造成了音乐旋律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正由于旋律的易变性,所以歌手们大都能即兴创编歌词,歌手随机应变,见什么唱什么,语言丰富诙谐且无重复。如某地农家招待客人劝酒,就格局不同地方环境随机应变。如:“XXX(地名)风俗多,贵客来了请上座,先敬一碗感情酒,再唱一曲敬酒歌......”这是在酒桌上即兴编创,出口成章,语言朴实,活跃气氛,深得群众喜爱。

三是变异性。镇巴地域辽阔,东与紫阳、汉阴相连,南与四川接壤,在陕南民歌的流传中逐渐形成了东片以巴庙、碾子为代表的东区民歌,中片以巴山、渔渡为代表的中片民歌,西片以简池、清水为代表的西区民歌三大民歌流派。历史长河中,东片民歌受荆楚文化的影响,中片手秦汉文化的熏陶,西片受巴蜀文化的浸润,这三地民歌各有风格、各有特点,又相互衬托。陕南民歌中通常有一首曲子三个版本的唱法这种情况,如小调《梳妆调》:“新早起来巧梳妆呀,梳妆打扮出绣房,两眼泪汪汪呀,两眼泪汪汪……”就属于这种,他们演唱这首歌时三个地方的词都不尽一样,旋律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所反映的类容却是一致的。

四是趣味性。镇巴民歌主要是反映人民生活的事情,所以歌唱者会带着定的情感来进行创作,有时就像是朋友间的开玩笑和调倪其语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很多歌曲都给人们带来一种诙请和幽默的感觉,他们的语言都是生动有趣的,这种语言活跃了周围的氛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和乐。例如,《拉风箱号子》:“人家的丈夫象书生,我的丈夫象猴精,猴精猴精古怪妖精…”歌曲中的女主人拿自己的丈夫来开玩笑,歌词带着一定的调侃性和幽默性,反映了生活中的快乐和趣味,人们用歌唱的形式来表达,使生活变得更加快乐和充满乐。

五是教育性。陕南民歌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演唱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和事物,他们借用这种古典故事来教化后人要孝敬老人、积德行善等,教育意义十分深远。如《十绣洛阳桥》,他采用民间“耍彩船”的来历的传说,来教育后人要多做善事,慈悲为怀的良好思想品质。再如《十二月花》,歌中引用了十二位唐代古人来借以教育后人要发奋图强、努力奋斗的思想。

猜你喜欢

镇巴民歌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Chinese fashion gaining foothold overseas
Applications of VR
例谈抽象函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热爱劳动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