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教学法在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的实践研究
2019-01-14喻娜
喻娜
(贵州省织金县以那镇中心幼儿园,贵州 织金 552107 )
近年来,我国高校课堂出现很多问题,学生上课不听讲、逃课现象屡见不鲜,教师教学负担重、效果差,心理压力巨大。在网络和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讲授式课堂更显枯燥乏味,课堂改革呼声不断。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和基本形式,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当前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上课玩手机、看电脑、聊天走神、缺课率高,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教师的教有问题毋庸置疑,但学生不想学才是问题的核心。
一、对分教学法的内涵及创新
对分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旨在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出发以提高教学效果。这样,在讲授和内化吸收之外,突出了课堂讨论过程。实施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把讲授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分隔开来(相隔一周),让学生在这两个过程之间有充分的时间按自己的节奏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学时间可被清楚地分成三个过程,即讲授、内化吸收、讨论。
传统教学包括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后学习两个相对分离的过程,师生交互很少,学生被动接受,主动性低,难以培养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对分教学法创新之处在于,它将讲授式课堂、研讨式课堂结合起来,避免了单独应用这两种课堂教学法的弊端,重视隔堂讨论,教师可在课堂中展开知识框架、重点及难点知识的精讲,学生课后有充裕的时间结合讲授内容及辅助资料等内化吸收,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分教学法的作用
一是促进教师提升自我,扩展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对分教学法将课堂细化成讲授、内化和讨论,可锻炼教师掌握课堂方向、课堂进度的能力,督促教师查漏补缺、不断提高自我。二是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与探索精神与思维能力。对分教学法可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这一模式下,学生自我掌控讨论环节、自己内化吸收知识,自己去搜索讨论所需的各种资料,可有效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的开展重视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包括任务导入、知识回顾、讲解知识点、课堂小结、拓展和作业等,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根据这些环节展开任务分解式教学,而并无消化吸收知识的时间。对分教学法可以为学生留下充分的吸收内化时间、思考时间、自我探索时间,学生可更为充分地参与讨论,这有助于提高锻炼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得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模型构建,学生参与讨论、思考的角度也更为多元化。
三、对分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首先,学前教育的各科课程具有很强实践性,其中学生为实践的主体,若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这些课程是无法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因此在展开教学时,教师必须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要达成这一目的,可通过对分教学法模式来实现。笔者的实践教学环节分三步走:课堂精讲,课后操练,课堂讨论。第一步,课堂上教师重点讲解、示范相关教学技能、理念;第二步,课后,学生根据讲授内容、教师下发补充材料及网络等资源通过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具体作业,达到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吸收;第三步,新课伊始,学生分组讨论、展示作业,教师加以点评总结,完善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其次,优化课堂设计与教学。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要贯彻对分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讨论具体的题目,留给学生课后查询参考资料、整理资料、分析并逐步建立自身知识体系的充分时间,使学生在做作业期间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并可不断将之内化,使之成为自身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课堂上,教师组组讨论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一学期不变的 6-8 人的固定小组,也可由学生自由组合。学生将准备好的讨论内容带入课堂,可以采取先组内分组或集体讨论的方式回顾强化,然后各小组间轮流见面相互交流,既有益于锻炼表达,又有益于开拓思路。之后,教师可结合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加以总结、点评。
第三,创建合理考核形式。考核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出发,对分教学法所对应的考核形式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在考核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终结性评价,同时还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并以过程性评价为侧重点,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结合对分课堂的方式,学校对于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可以这样划分:学生成绩包括期末考成绩(占比 60% )和平时成绩(占比 40%)。也就是说,若学生只重视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是不能及格的,这就需要学生重视平时的作业及课堂表现。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会大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探索能力均得到了明显改善。这种考核方式不仅比较客观,最主要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结语
对分教学法已经形成了系统性理论知识,操作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在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课堂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充分借助这一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与思维能力,为其日后顺利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