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美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阿坝师范学院为例
2019-01-14刘珂
刘珂
(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四川 阿坝 623002)
一、高校美术学应用型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矛盾,“同质化”成为现代教育的困境。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生产和服务急需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与社会产业的升级,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在2015年由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出台,在《意见》中,着重指出国家对高校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和新的指导思想,强调“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1]”至此,我国众多高校开始积极探寻高等教育的发展新路径,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高校美术学专业的发展,也着不可避免面临时代对美术人才的新诉求,需要不断提升和变革、转型美术人才培养模式。
2017年11月“第三届全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教学现状与发展研讨会”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报告厅举行。此次会议由全国27所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在研讨会上,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殷双喜、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古棕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赦教授等专家及各高校教师就高校美术学教育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在研讨中,各位专家学者提出,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的不断提升,高校美术专业的发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顺应时代需求,高校美术学教育模式需要在改革中不断提升和转变。在此次会议上,各位专家学者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美术教育应当保留地域特色,为进一步推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博得一个更深层次的发展;要注意因材施教,全方位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要建立教师学生交流平台,促进内地与边疆地区的文化交流。[2]” 各高校对于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如火如荼,在国家教育部的指导下,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美术学专业的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破解过去高校教育顶层设计中存在问题和教育改革过程中的诸多体制束缚。着眼现在文化产业经济、互联网+、一带一路文化发展经济,地方高校应该增强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高校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要适应和引领现代文化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美术人才。
二、民族地区高校美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服务地方经济的视野下,我国民族地区高校的发展非常重要。民族地区高校主要是指我国高校中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本科院校,这类院校由所在省和地市州共同管理。相对于研究型大学主要侧重于高级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属于一般本科的民族地区高校更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阿坝师范学院为例,作为四川省阿坝州唯一一所本科院校,虽本科办学历史不长,且地处阿坝州少数民族地区,但院校的办学地方特色明显。受地理环境影响,相对于中心城市的重点本科院校而言,优质教育资源的吸附能力较弱,阿坝师范学院不盲目追寻“高水平、大规模、全学科”的高大全式发展方式,而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另辟蹊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发展,是民族地区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办学理念的更新,将人才培养方案与办学实践统一,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实施,探寻适合民族地区高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新路径。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在学校应用型本科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多种形式开展全院教学研讨会探索研究美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且由学院领导带领教研室主任及美术学骨干教师到各高校去调研和学习取经,全方位剖析本学院美术学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制定新的美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不断研究与修改,以适应地区经济和社会对美术学人才的需求。
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的美术学本科专业,是由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美术教育专科专业升本后重置专业。在专科阶段的美术教育专业是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为目的,培养目标较单一。而阿坝师范学院升本后的美术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上由单一中小学美术教师师资培养为主,转变为复合型、应用型美术人才培养。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思想政治觉悟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面向四川民族地区及四川盆周地区,能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艺术管理及其它美术工作,有较强社会适应性和专业发展潜力,以及较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上,主干课程不仅有美术基础理论课程和美术专业技能课程,还有应用性很强的一些课程,适用于现代美术创新应用型岗位。在2018年版阿坝师范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中,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发展。其中知识指标的设定涵盖了美术基础理论知识、美术专业技法技能知识、中小学美术教育基础知识、通识工具性知识、交叉学科知识;在能力指标中,不仅要求培养学生具备本专业扎实基本功和一定造型能力,了解和掌握该专业创作技法和形式特征的能力,应用一定的美术学方法开展研究、创作、鉴赏及评价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基础美术教学能力,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研究能力。同时更重视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以所掌握的美术学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开展一定的创作实践能力,能开展一定的学术交流与团队合作,能比较完整地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习研究成果。为提高实践能力,开设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美术课程教学技能训练、职业认知见习、毕业实习、教育学课程综合实践、心理学课程综合实践以及课程课内实训、民族民间美术文化考察、艺术创新创意综合实践等课程。重视美术学人才的理论与技能的培养,也加强美术学人才实践应用能力的锻炼,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结合所在民族地区教育环境,还重视民族特色文化对教育的融入,立足服务阿坝州地方人才需求,在美术学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中综合考虑,不断精进。
三、美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策略研究
(一)顺应社会需求改革美术学课程体系
社会经济的更新与发展,对美术人才的需求发生很大改变,率先建构美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才可快速转变高校美术学教学模式,更好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以利于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高校应该积极建构建美术学专业模块教学课程体系.”[3]现不少高校调都开始实施“模块化教学”,能融合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在2018版美术学人才培养方案中,也采用模块化教学。设置四大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术课程模块、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模块”。[4]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包括通识必修课程和通识选修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和学科专业基础选修课程;专业技术课程模块包括美术教育模块、国画模块、油画模块;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模块包括艺术创新创意综合实践、美育创新创意综合实践等。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目的在于使美术学专业的人才能在全面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更好的提升意识认知与艺术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艺术创新能力,能实现美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美术学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升级
阿坝师范学院在 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解读中指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遵循四个原则:“一体化设计原则、坚持职业能力导向原则、特色发展原则、协同联动原则”。[5]在一体化原则的概念设定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估考核、培养过程、教学条件都要求一体化设计,在课程内外及各教学环境都要实现知识与能力、素质教育的紧密结合。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在美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中,也非常重视遵循这一体化设计原则,建构美术学专业模块教学课程体系,就是为了人才培养一体化目标渗透在教学各环节,而评价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也要考核是否实现一体化设计原则。
(三)重视美术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美术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以美术学职业要求为导向,建构美术学实践教学与考核评价机制,重视项目化教学方式,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形式培养美术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6]如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已与省内多个文化企业和机构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项目,在教学过程中,以实践性质课程方式,向相关的文化艺术企业输送美术学专业人才。人才培养的格局不再单一局限在课堂中,而延伸到校外实践实训中,根据校外企业以及实践基地学校的反馈意见,分析美术学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优劣之处,不断改进和完善。
四、结论
美术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顺应当代社会发展对美术专业人才的新要求。美术学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及素养,同时具备适应现代文化产业时代对美术创意与创新能力的需求,美术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现处于不断摸索和改进的阶段,各高校都在依托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积极探寻美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径。目前各高校对于美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都处于探索阶段,有很多方面都需要不断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完善,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对于美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但笔者相信在国家及学校各方教育力量指导与支持下,美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会更好的发展,更好适应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