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在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培养中渗透策略
2019-01-14乔晨芳万泉
乔晨芳 万泉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0)
就现阶段而言,很多高职院校建筑专业虽然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其中,但是依旧难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这一点,因此应当积极的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让建筑专业人才适应社会需求。
一、我国社会、市场对于高职院校绿色建筑人才的要求
(一)具有绿色理念,注重持续发展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绿色建筑产业依旧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因此我国社会市场对于绿色建筑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性、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培养绿色建筑人才对于社会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绿色建筑人才首要的就是具备良好的绿色理念,能够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优化,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在生,实现建筑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最终能够实现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于资源浪费的最低化。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建筑人才的另一特点,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进行建筑规划,能够实现建筑资源的再利用,这样才能够满足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的新需求。
(二)了解行业动向,应用绿色技术
绿色建筑涉及十分广泛,不仅仅涉及到传统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还需要涉及到相关的政策、规划、能源、垃圾处理等多重领悟,因此绿色建筑人才更是一个综合性的人才,器不仅仅能够了解到建筑行业的相关前沿动向,更是能够具有较高的建筑知识,通过自身的绿色理念的实践进行绿色技术的应用。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依旧不完善,许多绿色建筑教师由于自身是从传统建筑行业转型而来,其对于绿色建筑的认知还不够深刻,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在进行绿色建筑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对于绿色理念的普及,因此更应当进行积极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绿色建筑在高职建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渗透。
二、绿色建筑在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培养中的渗透策略
(一)校准人才定位,紧跟行业需求
绿色建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绿色人才,因此将绿色建筑渗透到高职建筑专业培养中的首要就是应当重新校准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当是以适应绿色建筑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合绿色建筑的技能型人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明确绿色培养目标。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积极的明确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绿色建筑理念的渗透来构建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教学目标的调整来修整人才的发展方向,向学生传授绿色建筑理念,提升学生的绿色建筑的设计能力。第二,夯实绿色建筑技能。教师教学应当从绿色节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实训、案例、项目教学等多元方式提升学生的绿色建筑技能,促进学生绿色建筑技能的应用。
(二)构建绿色课程,传播绿色理念
我国十分注重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建筑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积极的与我国现阶段建筑行业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这样既能够体现组建筑专业课程的实效性,更是能够将一些规划、设计绿色建筑的理念融入到课程体系中,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在课程上接触到绿色建筑。比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注重渗透绿色建筑的新工艺和新材料,通过将这些绿色建筑材料融入到课程中,让学生了解到绿色建筑和传统建筑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的绿色观念。第二,注重渗透绿色技术对建筑的影响,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全新的绿色建筑技术来让学生和传统技术进行对比,比如在确保室内物理环境的同时怎样通过建筑设备系统来让整个建筑的能源效率得到提升,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更是让学生真正的接触到绿色基础。
(三)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绿色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阶段绿色建筑人才培养需求,因此应当注重对于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来营造一个绿色氛围,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究绿色理念。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抓住绿色建筑课程的特点,强化绿色建筑理论教学,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绿色建筑观念。其次,可以通过对于教学内容的调整,让绿色建筑理念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通过案例教学法选择经典的绿色建筑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最后,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学生视野,比如通过VR来让学生能够以3D立体的视角来观察绿色建筑,让学生接受绿色环境的熏陶。
结语:
我国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重点治理的问题,在建筑相关行业中从无到有都伴随着资源的利用和能源的消耗,最重要的就是建筑垃圾的排放。绿色建筑就是构筑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满足人们现阶段健康舒适的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能够高效的利用资源,并且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垃圾对于资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