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课程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

2019-01-14李本大

魅力中国 2019年47期
关键词:教育课思政政治

李本大

(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一、强调个体直接体验的大课程观

“大课程观”非常强调个体直接体验的重要性。从现代课程理论的角度看,一切课程都是建立在"经验"课程本质基础上进行,“大课程观”研究的主要范围就是在学校期间接受到的全部教育经验,这个系统是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共同构成的。

通过对课程本质观的比较分析,从本质上看学习者学到的是“课业及其进程”,但是学习者不光是在学校学到了课程的计划、内容、目的、范围、活动等等,还学习到了很多其他方面的经验。例如,学习者学到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流露的思想观念;学到了学校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制度环境所渗透出的教育性经验等。所有的这些因素都对学习者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二、思政课程存在的问题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课面对的挑战很多人说,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是一种空头式的表现形式,空洞式的教育传授模式,没什么成效,是在浪费人力和物力。这种说法虽有些偏激,但也反映出一些现实问题。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传授确实存在效果不佳,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抽象等等不足。

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比较抽象,缺乏吸引力。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方法需要改善。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堂的传教方式有待创新。第三,网络媒介利用还不够充分。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网络媒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了,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想政治教育课应广泛使用网络媒介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第四,缺乏社会实践环节。大学生这个大群体要更多地接触社会,要多去体验社会,体验真实地社会工作环境充分地感受社会生活,。第五,缺乏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教育方法,施教者往往把所有的工作都投入到优秀的学生群体当中,而忽略了特殊群体,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起到全方位的拉动过程,这部分的群体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缘化,其实不怎么优秀的学生往往是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怀。

三、“大课程观”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启示

大课程观的定义是随着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基于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上转型产生的。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大课程观被合理地应用在教学与课程当中,突破了传统上的二元独立模式。从发展的角度看,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是以实践状态为主的教育模式。从潜隐的影响力方面看,大课程观思想强调通过实践的,间接的,内隐的方法来丰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从学生自身体验的角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思想政治课。促进个体发展方面则是对学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学生对政治课产生了学习兴趣。大课程观理论主要研究范围是学生在学校期间获得教育经验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通过引入大课程观思想,可以使抽象的课程内容具体化。大课程观理论主要强调的是个体直接体验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实践环节学习课程内容,充分理解知识的真正含义,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样的实践教学方法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在大课程观的理论作用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取得了几种方向性的指引作用;

(一)大课程观理论指引了学科课程。构建高校思政课程学习要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估方面入手。首先,明确课程教学不是追求知识传授为目的,而是为转变学生对思政课程学习的抵触情绪为终极目标。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培养大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负责意识,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这个阶段最好在大一新生阶段就开始培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侧重合作方面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应不断的互换角色,教师是策划、组织、引导、鼓励的扮演者。

(二)大课程观理论指引了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它是属于隐性课程的范畴。活动课程是课程建构的组成部分,应该有计划的实施并加以保障,活动课程具有加强学科课程学习的功效,把抽象、单一的学科课程内容通俗化和大众化,随着高校建设的蓬勃发展,活动课程形式逐步多样化,点面结合,更具针对性,充分的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是今后高校开展学科课程构建的重要因素。

(三)大课程观理论指引了时间课程。大课程观强调的是个体直接体验的重要性,社会实践是实践课程的基本范畴,高校实践基地能够培养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科课程内容活学活用,是广大学生们学习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大课程观理论指引了环境课程。高校思政课程的学习主要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文化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等环境因素对学生产生潜在的意识形态,学校、家庭、社会是大范围在内的隐性课程影响因素。高校应从隐性影响因素方面结合和给予支持,有针对性开展校园环境课程,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大课程观理论对高校思政课程起到领悟、运作、体验的作用,可以减弱正式课程的不灵活性,教师可以领会思政课程与真正教学实施课程之间的差距,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因为每个学生对事物都有自己特定的理解,会产生不同的体验或学习经验。在大课程观思想体系中,指导整个思政课程有效的实施与运作,使高校思政课程发挥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转变教学理念,思政课程与教学关系的演变需要新的思想观念。

猜你喜欢

教育课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疫情是一堂特殊的教育课——开学之际,给孩子们的一封信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