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是自信的源泉
——一位乡村班主任的成长反思

2019-01-14

江苏教育 2019年39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活动

2014年8月,我带着满腔的热情与期待,来到浙江省武义县最东部山区的完小——芦北小学,开启了我的教育生涯。我以为这是我教育梦想的开始,却不承想自己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变得自卑起来。作为一个低年段语数包班的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各式各样的评比,每天做的事情又多又杂。上课、批改作业、浇水、给学生盛饭、演出排练、出黑板报……我每天都像个小陀螺,在事与事、人与人之间不停地旋转,却难以妥善处理学生的行为问题,难以提高班级的各种竞赛名次。

我的热情也在期待与现实的落差中开始降温,心生挫败感和无力感。尽管身边的同事总告诉我“自信些,你也很不错的”,但非师范专业出身的我,打心底里觉得自己不如那些科班出身的教师。

一、转变思想观念,审视接纳自己

正是这份自卑与迷茫,驱使着我不断去学习。起初我以书本为依据,照抄照搬专家的方法,而后发现,那些案例及方案并不适用于我的班级的实际情况。后来,在“新任班主任培训班”与前辈那里,我求得了更多实用的经验。做班主任的第一年,我靠着这些“经验法宝”,摆平了各类突发事件,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工作。

2016年4月18日,学校推荐我参加“县骨干班主任”系列培训。我既感到兴奋,又心生焦虑,因为同班的学员都经验丰富,其中还不乏一些小有名气的。像以往的培训一样,我抱着学习的态度,努力记下学员分享的经验,并打算选择一些用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对于做研究,成为“骨干”,我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敢去想。

第三天的培训,华东师范大学李家成教授告诉我们:“不要去设想成功,也不要去担忧自己没有什么,而应当去挖掘自身有的东西,在尝试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教育并不是追求完美,而是追求学生、家长、教师真正的发展。”这番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不仅意识到自己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甚至开始思考我有什么?我能做什么?

课间,我翻阅研修班发的《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李家成教授在书中提道:“‘将熟悉陌生化’,带着批判的意识去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达到新的觉醒。”反观自身,这是我做班主任的第二年,对于班级工作渐渐熟悉起来,有了一些所谓的“经验”,我也开始按照惯例去思考去做事,但我对班主任工作的实质并不了解,对未来也没有清晰的规划,我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班主任,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一直以来,我只是在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而已,何曾思考过教育的真谛?陆九渊曾说:“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而我却在迷茫与自卑中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变得墨守成规。这次培训让我意识到,我应该带着批判意识去思考、去发现,用综合、整体、具有生命性的学生立场去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个体与群体,去重建班级实践活动。

从那时起,我开始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尽管自己没有系统的知识和丰厚的经验,但我爱学习,没有固有知识的桎梏,也许可以学得更快。我开始接纳自己、认同自己,“自信”的种子也被悄悄埋进心底。

二、努力学习实践,提升自身素质

2016年5月,我先后参加县级班主任基本功大赛、金华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在备赛的那段时间,我走到哪儿便把书带到哪儿。我告诉自己,只要尽全力就可以,就算不能获奖,也没关系,注重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2017年5月4日,我正式加入“武义县班主任精英班”。作为一名年轻的乡村班主任,我总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实在撑不起“精英”“研究型”“专家型”这样高大上的字眼,“不自信”“迷茫”这些字眼围绕着我。当时,武义教科所雷国强所长告诉我们:“研究就在身边,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去反思、去提炼,这也是研究的过程,而人就是在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这无疑给了惶恐不安的我极大的鼓励,我开始试图挣脱心理上的束缚,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而是怀抱着信仰努力前行。

“教育”除了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更应当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审美情趣、道德品质、实践创新,而这些最终回归于“学生的生命成长”。因此,我们应当成为怎样的班主任?后续的研修,让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班主任工作具有极大的专业性和创造性。专业性是指学科、教学法等知识上的专业,是指实践性策略上的专业,也是指保持自我意识上的专业,做好自我规划,促进自我成长。如何使自己成长为更为专业的班主任?阅读是不可或缺的。阅读提升了自我的厚度,扩大我们的格局。我从以下三个方向选择书籍进行阅读和学习:一是教育史论、教育理论、历代教育专家的思考,如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论概论》等“新基础教育系列丛书”;二是德育工作的文件、课程改革的文件;三是从身边问题出发,寻找相关的书籍进行深入阅读,在书中寻找他人的经验,然后结合实际工作生成新的经验。又因为班主任工作具有极大的创造性,我们需要在各类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阅读应该与实践相结合,我转变了自己的活动观、学生观,努力发挥学生主体性,策划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如何长程地、全纳地、以学生立场来聚焦问题和解决问题,去看看教育发生了吗?学生成长了吗?家长改变了吗?教师有收获吗?

阅读让我拥有了更丰厚的学识,极大地开阔了我的教育眼界;实践让我拥有了更丰富的经验,极大地加深了我对教育的体悟。我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素养时,“自信”的种子也悄悄发芽了。

三、积极参与表达,克服心理障碍

李家成教授引导我们采用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单单思考我能学到什么,更要去追问这样做的价值是什么,去思考我能提出什么疑问。我们在分享的基础上,用对话讨论的形式进行研讨,碰撞出新的想法。而“对话”环节却让我感到害怕和紧张,因为我不敢说,我总觉得自己的想法对别人而言是没有价值的,我担心自己说不好,甚至说错。毋庸置疑,我缺少表达的自信。

紧张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时由于心理负担而造成的一种情绪变化。克服这种心理障碍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积极地参与到使自己紧张的各种活动中。表达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让自己在表达中明晰自己所要分享的文本,让自己在表达中重构自己的思想,表达的方式是平时的聊天、专题的讲座、文章的写作等。

2017年6月5日,在熟溪小学蓝美琴老师的推荐之下,我加入了李家成教授组建的“乡村班主任研究团队”微信群。入群以后,我一直是“潜水学习”。7月25日,在李教授的鼓励之下,我第一次在群里介绍了班级的活动和自己的一些思考。当时,我便得到了广东那龙学校林冬梅老师的鼓励:“感谢巩老师的分享,你班里的学生真棒!我和我的儿子及我的学生都在学习着。”7月27日,我在群里第二次分享了活动,并与大家交流了800多字的内容。李家成教授回应道:“学生自己组织活动,也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巩老师,以后多分享啊,分享会启发更多的伙伴。”台湾台南大学林进材教授说:“分享能促进专业成长。”广东罗岗中学刘海霞老师说:“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的同时,把孩子们专注做一件事的照片拍下来,既可以鼓励孩子又可以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林冬梅老师说:“能否聚焦一个研究主题策划方案,开展系列的互动,促成学生发展,成就自己。”深圳王怀玉老师说:“能积累这么多的素材,难得!引导学生和家长一起使用美篇记录,即便是同样一次活动会有不同的感受,一定会有更多生成的。期待巩老师每天1—3分钟的分享。”原来,我的表达不但不会被人讥讽,反而能得到许多的鼓励与建议;原来,一个非师范专业的乡村教师也能与这样优秀的专家、班主任进行对话、交流。

我在这里找到了表达的“安全感”与表达的“自信”,有了持续发言的勇气。后来,我开始面向更多的老师发表自己的看法、疑惑、困惑。再后来的“你好寒假”活动论坛、“全国乡村班主任论坛”,面对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老师,我也能侃侃而谈。

只有当我们跨越心理障碍,勇敢地“说”,才能树立起“表达自信”。

四、勇于挑战自我,树立职业自信

从前觉得研究是遥不可及的,那是专家学者才干得了的事情。2016年11月李教授在“县骨干班主任”研修活动中,告诉我们“研究并非遥不可及,研究就在身边。乡村班主任也是可以觉醒的。如果多考虑一下‘可能性’,多一些为未来的‘教育想象’,多一些对学生班级生活的‘想象’,用‘我来试试’的方式思考和表达。主动抓住机遇,努力创造条件,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尽管心动,但当时的我总认为“我不行”,仍然不敢迈出研究实践的第一步。

2017年5月4日“班主任精英班”的第一次研修活动现场,蓝美琴老师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而开展寒假生活的设计和实践”、程露老师的“着眼于唤醒学生主体性而进行寒假生活的重建”等案例分享,让我进一步意识到,所有的研究都是基于问题的发现,由此我应当具备研究的敏感度,关注班级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由问题引发思考,从而进行系列活动。这些,都是研究的过程。后来,我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领导力”的研究方向,并主动申报课题,全力投入到实践与研究中。

成果的呈现,是我最大的短板。但我并没有像从前那样退却,我告诉自己:正因为不擅长才要竭尽全力去学习。不管我写出的文章能不能获奖,只要勇敢地去写,就一定会有收获。写作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有时候寻找思路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灵光一闪的时候,我会立马掏出备忘录记下来,这样就得到了许多“点子”,再把这些“点子”放在一起,进行框架的建构与推翻。我的思路也在许多看似无用的操作中“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第一次投稿与改稿的那些日子很难熬,就算我利用所有休息时间,极其努力地改稿,却总是不过关。尽管沮丧,但我没有妄自菲薄,而是反复鼓励自己:遇到困难,要坚定信念。本心不失,才能执着向前摆脱困境,看到真正的希望。自己能力不够,就寻求各方资源,问书、问同事、问同伴、问专家。当第一篇“难产”的文章发表时,我感到无比的欢喜和满足。

五、结语

我想:一个自信的人,不是认为自己有多么厉害,而是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知道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如何成为这样的人,并且为此不断努力。我的自信心的树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久的外部力量和内部动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回想2014年,那时的我为何会自卑而迷茫?归根究底是因为我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我总是以一个”外行人“自居,拿自己的短处与人相比,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去哪,在人云亦云中变得迷茫而自卑。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只有把外部力量转化为内部动力,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通过长年累月的“做、听、说、读、写”,不断提升自我,才能长久的保持自信,走在自信的春天里。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活动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班级“四小怪”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