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与学生必备品格
2019-01-14顾润生李晓红
顾润生 李晓红
顾润生:请问贵校“戏悦童心:教育戏剧融合下的育人平台建设”项目提出的小学生必备“八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李晓红:我们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认真研究国家教育方针以及相关文件精神,提炼出了“礼、义、信、仁、智、勇、敏、美”八个小学阶段学生品格提升的重点。礼,是指学生明理懂礼、自尊自律、文明礼貌、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义,是指学生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崇尚自由平等,热爱并尊重自然。信,是指学生诚信友善、宽和待人、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仁,是指学生能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能适应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智,是指学生崇尚真知、尊重事实、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勇,是指学生具有国家意识,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不畏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敏,是指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善于总结;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美,是指学生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顾润生:请问学校是如何通过教育戏剧来实现学生品格提升的?
李晓红:教育戏剧将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或者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参与者在实践中提升认知水平。教育戏剧重在学生的参与,学生在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相互交流中发现各种可能性,是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好方法。我们在项目实施中打破学科壁垒,进行跨学科整合,同时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与教学内容确定品格提升要素,设计戏剧环境和活动,让儿童在情境中实践、学习,并进行知识迁移。
我们把小学阶段开设的课程重新整合成六大类,分别是科学、技术、阅读、工程、艺术、数学,巧妙融入教育戏剧中的角色扮演、戏剧性游戏、即兴表演、戏剧情境等戏剧元素进行教学,构建教育戏剧融合下的STREAM校本课程。
小学科学戏剧课程主要是运用教育戏剧的方法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小学信息技术戏剧课程主要通过教育戏剧的方式物化信息技术的虚拟世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小学阅读戏剧课程包括语文、英语以及品德与社会等课程,通过动作表演、神态模仿、语言表达、心理揣摩等,培养学生明理懂礼、明辨是非、诚信友善、仁爱乐观、崇尚真知、勇敢自信等优秀品质。小学工程戏剧课程包括综合实践课和劳动手工课,以技术手段为连接,融入戏剧元素与表达形式,在表演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意、合作探究、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小学数学戏剧课程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理性思维、探索精神、严谨求实、明辨善思等学习品格的形成与提升。小学艺术戏剧课程包括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通过角色扮演,带领学生融入情境,体会要表达的意境,提升学生感恩友善、热爱生活、勇敢坚毅等品格。
顾润生:贵校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项目的实施?
李晓红:我们主要是通过“一馆、两节、三平台、四资源”建设,推动项目实施。
“一馆”——“魔幻戏剧馆”。学校建成6个用于进行教育戏剧馆活动的专用教室,每个活动专用教室的建筑面积在200平方米左右,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活动的需求进行布局,为学生的教育戏剧活动提供保障。
“两节”——“海演戏剧周”和“魔镜戏剧节”。学校在每学年的上半学期举行班级戏剧海演,为期一周,全校所有学生都必须参与活动;下半学期举行全校性的戏剧展演,以年级为单位展演优秀戏剧节目。
“三平台”——“魔方三平台”。学校重点推进学校、家庭、社区三大教育平台建设:学校戏剧学习与创演平台;家校联动,亲子合作平台;社区互动展演平台。
“四资源”——“魔域资源”。作为平台建设的保障,我们的项目有四大资源保障:一是“大背景呼应”,从2001年起,教育部制定了《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戏剧纳入中小学的学科教学,成为“艺术课程”的一部分,指出要利用戏剧方式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中小学在3年内逐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而戏曲作为单列的课程内容第一次被国务院正式提出来;二是“大师引领”,学校邀请台湾的张晓华教授、上海戏剧学院的李婴宁教授等专家作为学校教育戏剧的指导老师,张晓华教授四次到学校培训教师、指导项目实施;三是“大校支撑”,学校积极与高校的戏剧院系结盟,为项目提供重要学术支撑;四是“大情怀映衬”,学校将教育戏剧作为培育人的重要方式,突出培育具有大情怀的人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