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而生:促进儿童卓越前行的学校实践
2019-01-14
美的学校会是什么样貌,又具有怎样的内涵呢?海德格尔指出,“其实存在的终极就是美”。先哲的智慧之光一次次激发起我们的追问与思考:学校为什么而存在?孩子们为什么到学校来?现实之中,对此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解,即基于实用主义的目的和基于理想主义的目的。但是我们认为真正美的学校应该超越两者,而到达一种“非目的的目的性”的存在,即人的各项内在功能的开拓和实现,这也是学校追寻的“终极的存在”。因此,美的学校是能够成就儿童生命成长、让儿童卓越前行的学校。一个真正成就儿童生命成长、让儿童卓越前行的学校是向美而生的学校。向美而生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行动。
一、向美而生的文化表达:发现美好的精神
一所学校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学校,主要的特质就是拥有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文化是学校隐形存在的力量,文化是时空的积淀,在学校文化中隐藏着诸多美好的因素,文化表达便是将这种美好显现出来,当文化中隐藏的美好展示出来的时候,它就成为推动学校发展、儿童成长的重要力量。
1.“我们的笑容,最美的风景”,让儿童与历史对话。
向美而生需要儿童与历史对话,尤其是与学校的办学历史对话。正如梅岭小学的校歌《我们的笑容,最美的风景》所传唱的那样:“春天期待我们的笑容,成为梅岭最美的风景。”与历史对话,让儿童的笑容成为风景,已经成为学校最生动的文化表达。梅岭小学由民族英雄史可法的后裔在一所祠堂里创立,学校把“可法”作为自己的文化旗帜,志在将“可法”“可为他人法”这样一种现代创新精神和坚守文化传统相互融合,从而成就儿童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每一届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都会在史公祠为他们举办隆重的入学礼,这是梅岭学子与“可法”的初相识。此后六年的学习生涯中,学校还会依托“可法课程”,开展系列“小导游社会实践活动”,由梅岭小学的孩子向游客讲解历史,介绍史公祠,一次次目光的触碰,一遍遍深情的讲述,儿童在现实的情境中与历史展开对话,“可法精神”的美好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心中蔓延滋长。
2.“和美好的一切在一起”,让师生与价值同行。
向美而生需要师生与价值同行。文化表达体现在价值层面上需要在认识和实践两个维度进行推进,让师生真正做到与价值同行,一是不断提升师生对于学校办学愿景、教育理念、育人目标等方面价值的理解与认同,二是在理解与认同的前提下不断提升师生践行这些价值的实践能力。只有在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向美而生的价值引领,才能使师生实现“和美好的一切在一起”。在梅岭小学,发生过一次最为经典的论争。在教育功利主义尘嚣直上的时候,学校提出了这样的讨论命题——何谓名师之名?经过全校教师的讨论,最后大家形成了共识:所谓名师,应该是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教育需要看见全部的儿童和儿童的全部,名师更应当是那些将儿童看得最真切和深情的人们,而名师之名来自于更好地成就儿童的生命成长与卓越前行。对于梅岭小学来说,这场席卷校园的讨论是重要而影响深远的,它的重要性在于使所有梅岭人将教育的理念与价值聚焦到了儿童,虽然它未必能够百分之百地抵御教育功利主义的侵蚀,但是它至少使“什么是真正的名师”开始成为一个不断被拿来进行自我审问的重要问题,并且这一价值澄清式的讨论,既真实而持续地影响了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又让历经各种变迁的梅岭小学依旧保持着“岭上时有清风来”的素朴与纯净。
3.“风景里的学校”,让教育与生活联结。
向美而生需要教育与生活联结,而空间是教育与生活联结的最重要纽带,它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层面。2013年底,梅岭小学划入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提出了“文化中的梅岭,风景里的学校”新愿景。所谓“风景里的学校”是一种建立在审美之上的学校样态,培育儿童的美好精神需要许许多多“风景里的学校”。2017年梅岭以花都汇校区建设为契机,在学校空间的精神层面,我们主要从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出发,从学校的文化、理念、生活方式等方面营造自然和谐、与个体生命律动相一致的坚实的生活根基,在无形中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创造可能,让学校成为师生创造美好生活的地方。与此同时,注重物理空间的建筑形态、功能布局、色彩装饰等,以便发挥物理空间对人的影响、引导和塑造的作用。通过学校整体空间的重塑,我们凸显了学校空间建设与学校文化之间的关系,丰富了对学校教育与生活教育的理解,希望聚焦新时代教育的核心价值,更加关注学校与周边环境的相融与互动,将多重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与利用,让学校教育经由社区扩展开去,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社会生活的中心。在此过程中,教育贴近了社会、联结了生活,生活也融入了教育。
二、向美而生的课程建构:涵养美好的素养
成就儿童生命成长、让儿童卓越前行、实现向美而生,归根结底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课程,以涵养学生美好的素养。经过十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梅岭小学已经进入课程改革的创新探索实验阶段,从最初的关注体现学科本质的课堂教育教学,到关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研究,再从关注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到学校课程的系统创新建构。如何创建向美而生的课程,学校针对“如果只有课程标准”“课堂,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学校紧紧围绕“办面向未来的学校”的目标,聚焦为了儿童自主发展的命题,踏上了为儿童提供卓越课程、实现儿童向美而生的学校创新发展之路。
1.确立学生主体的课程立意。
满足儿童的生活需要和成长需要是我们对儿童的责任。生命成长本质上是时间性的,是在时间中进行的有温度和有情感的空间延展。满足儿童生命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带着温度与情感,关注儿童成长的方向、节点。儿童成长的方向和节点意味着教育是有规律的,是不可逆的,只有充分关照并付诸于实践,儿童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因而,学校在进行课程系统构建之初便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立意,这是构建向美而生课程的前提。对于梅岭小学来说,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立意,是以充分把握儿童的成长方向和节点为追求,以使他们成为主动而积极的学习者、生活者、未来建设者。这种课程立意一定要落实在对儿童、对学科、对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如此,向美而生的课程才有可能是一个美好的教育过程。
2.确立校本特色的核心素养目标。
成就儿童生命成长、卓越前行,既要关注国家宏观层面对于学生素养的要求,又要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特色提出校本化的素养目标。我们把成就儿童生命成长、卓越前行的核心素养定位于“自我认知、学会学习、联结社会、传承创造”。支撑儿童卓越发展的素养有许多,梅岭小学向美而生的校本特色,强调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确定为人的主体性的实现上,它不仅体现于我们对于美的认识,更体现于我们对于美的表达与实践上。离开了人的主体性,美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可能。因此,我们把学校课程与儿童卓越发展联系起来,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自主学习,把校本特色的核心素养目标作为实现美好教育的关键。
3.确立自主取向的课程架构。
在校本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学校遵循“依托课程、发展能力、培育素养、涵养文化”的课程建设思路,构建了“时光轴”课程系统。核心是对学校三级课程进行整合,构建一个以国家课程为核心的“轴”课程与校本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光”课程共同组成的“时光轴”课程体系,形成具有经纬纵横的生长课程特质,以回应我们对学校存在的根本价值的选择。
4.确立自主学习的教学范式。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围绕“轴”课程与“光”课程的不同范畴、特质,尝试探究了“时光轴”课程实施的教学路径、策略和方式,即引导师生对课程进行统整与研发,明确自主学习指导原则,研制自主学习范式和主题,从教与学两个视角细化教学流程,关照学生自主学习节点,做好自主学习评价等。与此同时,我们又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段的学生实施开发了相应的教学范式,关照个性,提供选择性,深度支持学生的自主发展,激活每一个生命发展的潜能。
三、向美而生的生活创造:演绎美好的能力
美是一种精神,它蕴含在学校的文化中,因而美需要发现;美是一种素养,它孕育在学校的课程之中,因而美需要培育;美还是一种能力,它蕴藏在生活的创造之中,因而美还需要在经历与体验中演绎。只有将美好的精神和美好的素养付诸于生活的创造,向美而生才能真正实现。对学校来说,这种向美而生的创造主要体现在构建有尊严的教育生活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生活两个方面。
1.构建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从教师的教育生活来说,美的创造或者说追求卓越的创造是为了构建有尊严的教育生活。只有让教师获得真正的专业尊严,其教育生活才有意义。从2009年开始,学校尝试构建“常春藤学院”,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与实践取向两个方面,引领教师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影响和改变教师的行走姿态和存在样态。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层面,“常春藤学院”坚守德性与专业的共同发展,学校邀请国家、省、市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专家,定期或不定期为教师作教育信念、教育理论、教育变革等前瞻性的讲座,厘清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认识上的障碍,找到作为美好教师的存在的坐标;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取向层面,“常春藤学院”从“和美好的一切在一起”出发,始终将成就儿童生命成长、卓越发展作为自己的实践取向。教师们在以江苏省教育改革前瞻性项目为核心,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变革为路径,以课题研究、“相约星期五”阅读沙龙、主题展示、“闲寄书房”教育生活分享等为方式的实践活动中,他们的教育生活悄然变化了。在此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选择、实践历程与学校的文化基因相互融合,生成了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2.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生活。
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来说,美的创造在于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生活。只有实现了有意义的学习生活,对于儿童来说,向美而生才是生动的、丰富的、具体的。实现有意义的生活包括学习、活动等,首先就学习来说,在“时光轴”课程的系统推进下,学校特别注重将学生的经验、知识与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融入儿童的自然天性,贴近儿童的现实与情感的需要,让课堂成为儿童的舞台。学习生活不再是课程表的重复,而是新发现、新体验的过程。这样的学习生活是师生相互促进与创造的过程。其次就活动来说,学校以构建“梅岭时光轴”为方式,以时间为主线,分别从一个传统节日活动、一个成长仪式活动和一个国际交流项目入手,融入学校提出的“自我认知、学会学习、联结社会、传承创造”的学生核心素养目标,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分别为学生提供传统的、现代的以及面向未来的特色活动,如以传统为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是这样的教育生活:欢喜闹元宵、共享合家欢、粽叶儿飘香、巍巍民族魂、月圆人团圆、浓浓敬老情。
总之,在向美而生的学校创建过程中,梅岭小学的教育探索融入了师生的价值选择、理念认知以及实践创新等方面的努力,它既是美好精神和美好素养的体现,也是美好精神和美好素养发现与培育的契机。进一步说,向美而生、促进儿童卓越前行是梅岭小学的持续追求和使命,它使师生把教育生活当作审美对象,而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认知对象,在此过程中,这样的学校也就成为我们作为教育人的情怀可以得以自然、妥帖安放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