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与策略

2019-01-14张石明

江苏教育 2019年66期
关键词:校本核心素养

张石明

近年来,南京市建邺区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根据建设国际化教育强区的要求,不断推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有效促进了全区各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进入“十三五”以来,区教育局根据全区学校课程的现状,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从区域整体性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基于区域学校的课程建构,从区域层面的顶层思考与制度设计,探索具体可行的实施策略。通过教研、科研支持、区域资源库建设等手段,提升区域内学校的课程领导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形成区域课程建设的良好生态,催生区域性的课程改革文化。

一、区域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现状

(一)着眼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课程建设

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提出儿童“问学课堂”,以质疑、发现、探究进行学习;南湖二小实施了“个性化理学”,强调个性潜能发挥、个性优势张扬、个性认知建构的整理性学习;莫愁湖小学实施了“个性化展学”,通过三展示、三步骤和三策略让学习看得见;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实施了“个性化作业档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具有学科特色和学生个体特色的档案集;南湖二中实施了“ATDTA”创意课堂,通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问、想、做、测、评进行创意教学;江心洲中学实施了共生教学,构建“目标导学—自主研学—合作解惑—反馈提升”的课堂基本模型。这些课堂教学模式的共同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聚焦学生生活能力提升的课程建设

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建邺区学校课程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关于健康生活,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实施了绿色德育课程,通过学生自初一开始细心呵护一盆植物这一途径,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理念;陶行知小学实施了生活教育课程,通过将包括国家课程在内的学校课程体系统一规划,形成“学习力课程”和“生活力课程”两个系列的生活教育课程;建邺高中实施了自我策划教育,在高中学段着力强化学生自我策划的能力。

(三)基于加强学生社会参与的课程建设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是学生具有社会参与能力。关于社会参与的课程建设,主要体现在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这两个方面。在责任担当方面,既需要在常规课程建设中强调,又要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课程推进,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郊游远足、参加义工服务以及学期中的义卖等。在实践创新上,很多学校通过校本课程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如南湖二中就实施了“STEM 创意生活工坊课程”,着力形成衣、食、住、行四个系列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区域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问题分析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学校课程建设系统性不足

当前对核心素养的贯彻,主要体现在校本课程建设、课堂特定环节的设计、学校活动参与等层面。而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本身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学校也需要从整体上考量核心素养的推进路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最终还要通过课程教学落实。当前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已经做出相当多的有益探索,在文化基础、自主学习、社会参与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改进方面自觉实践核心素养的程度还不够。

(二)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知不够

校领导与教师是推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的关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进行课程变革,需要校领导拥有较高的课程领导力,需要教师对核心素养有准确的认知和理解。核心素养在具体操作层面仍然没有非常具体的可模仿的实施路径,这给教育管理者带来了比较大的困惑。因此,校长的领导力和学校层面的整体推进力度至关重要,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知和实施力度也很重要。

(三)课程建设成效上校际差异较大

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面对的问题不同,学生生源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学校的行动能力以及所能调动的家长、学校、社会资源也存在很大差异,每所学校对核心素养的关注点和着力点也有所不同,在推动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应当避免一刀切,在课程建构方面,需要对不同学校提供差别化的指导和服务,这对学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课程建设中的家庭教育因素关注较少

建邺区学校的生源类型多样,通过对建邺区中小学学生的调查显示,户籍所在地为南京的学生共有10312 人,占总体的81%;户籍所在地不是南京的学生总共有2342 人,占总体19%。通过调查建邺区中小学阶段学生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可以发现,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总体17.2%;中专及技校的人数占总体10.7%;普通高中的占总体16.10%;大专的占总体18.50%;本科占总体26.0%;研究生占总体11.50%。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共有7086 人,占总体56.0%。家长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重要的参与方,由于生源差异,学生家庭对学校教育的参与有较大差别。

(五)以成绩为核心的学业评价体制的制约

现有评价机制以学业成绩为核心。只有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才能有效保障学生在现有机制中的升学机会。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而学生学习能力与其他素养也存在连带关系。如何有效处理好学业成就和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系,是需要面对的重大议题。

三、区域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策略

(一)多元分析,形成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

各学校在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下,充分认识核心素养引领下学校课程整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课程整体规划。区教师发展中心在区教育局领导下,分阶段组织专家讲座、案例分享等形式丰富的各级各类培训,促进全区中小学校长、中层干部、教研组、备课组以及教师认识开展核心素养引领下区域推进学校课程整体建构的意义,认识学校课程整体建设在促进学校内涵和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课程领导力的内涵、课程规划的方式、课程实施的途径、特色课程建设的方法等。

各学校进一步明晰办学的核心价值观,明晰学校的办学理念与课程理念,确立育人目标与课程目标。要将学校现有的各类课程,如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学科课程和实践类课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知识类课程和德育类课程等或并行或交叉的不同课程形态,全部纳入学校课程建设整体规划。通过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等形式形成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

(二)立足校情与生情,强化课程的落地实施

各学校在积极实施学校课程整体规划的过程中,以学科教研组、备课组为主体,通过每一位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推动学科建设,各校根据校情制定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在研究中整合已有的课堂教学管理、教师队伍管理、资源应用管理等有效做法,从学科课程建设、学科教学改革、学科团队建设、学科学业质量等方面开展以教研组为中心的国家课程校本实践。做到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教学”升华为“教育”。

在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文本的指导下,全面、持续、深入地开展课程实施的研究,能够将理想的课程变为现实的课程。尤其要基于本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研究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要认真研究核心素养指引下各学科课程标准。引导教师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对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科学设计,使国家课程更加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更加有利于学生发展。

(三)形成课程体系,建设特色化校本课程

各学校树立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的理念。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中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多样化的学习条件,为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的帮助。特色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尤其要重视体系化建设,学校要综合考虑现有的课程基础,结合核心素养的时代内涵,充分整合学科教学、德育实践特色,进一步在课程组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落实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整体设计,使校本课程体系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体现课程开发中教师的个人风格,更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四)以项目研究为引领,加强组织保障

各学校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及德育处主任为核心成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程整体建设工作小组,将学校课程整体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融入学校校本研修、教育科研、教师培养、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等各项工作中。各学校结合建邺区教育局“核心素养下学校课程整体建设”专项项目,以项目研究推进学校课程整体建设的深化。

(五)注重统筹,优化区校一体课程建设方式

区教师发展中心要广泛调研区域内学校课程建设状况,聘请专家团队,选择课程发展水平不同的中小学作为项目研究学校,在专家指导下开展学校课程整体建构的研究。通过以点带面引领全区每一所中小学形成体现核心素养要求的学校课程整体规划方案。区教师发展中心全程引领、参与、支持学校的研究与实践,并指导学校及时总结课程规划、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和课程领导团队等方面的有效做法和优秀成果。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区域推进活动,及时推广先进的经验,区督导室将学校课程建设的成效纳入考核和督导的范围,通过评价促进学校课程建设水平的提升。

充分整合教研、科研、培训、督导等专业机构和校长、骨干教师的力量,通过深入学校具体指导、区域推进活动、学校校本研修等区校一体研究方式,全面立足课堂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推进学校特色团队的建设,推进学校精品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工作。同时,区教科室、教研室、电教部门、培训部门等分层面(校长、业务校长、中层、骨干教师、教师)做好学校课程建设内容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做好资源平台的建设。

猜你喜欢

校本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