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01-14徐忠华
徐忠华
(江西省横峰县实验小学,江西 上饶 334300)
数学学科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一门关键的学科,小学数学阶段作为这一学科学习的初始阶段,在知识能力与思维逻辑的培养尤为重要。这一时期,教师不仅要把握住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搭建,更要强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关系,在学生未来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上都是不可或缺的。
一、数学学科的特殊性
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性、客观性极强的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相对于其他学科更为严格。在儿童对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的拓展对未来数学学习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而这种思维能力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应用意识、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几个方面。小学数学尽管只是数学领域的起始阶段,并没有过高要求的逻辑推理论证要求,但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与推理和判断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学习方式在潜移默化之中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
二、小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人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据此,他把人的发展分成了八个重要的阶段,而小学阶段正处于这八大阶段中的第四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重心已经由家庭转向了学校,他们通过勤奋努力获得勤奋感和自我满足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如果能够通过适当的教导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自信,那么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就会逐渐消除学生的自卑感,相应的产生勤奋感,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数学思维能力,会延续至今后的成长过程之中,对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2]。
三、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无论是在哪一门学科的课堂上,问题情境的设定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良好的情景引入,一定程度上为整个课堂设置了一个发展的大环境。数学学科的抽象和逻辑使得这门学科在表现形式上稍显枯燥,而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个人的意志和情绪容易被触动。在课堂导入中,一个好的导入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中学生的兴趣点,如可以通过故事性导入,在一个课题开始前,讲述一些关于数学家在这一领域的建树、名家解答这一类型数学题的故事等等,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相对于在导入环节就讲述知识点来说,更符合学生的年龄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除此之外,在知识点讲授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创造情景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授“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一知识点上,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去,在实践中体会,并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继而列举出典型案例,最后让学生总结这种类型的知识点可以在哪些题中可以被用到。学生参与到情景中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探索与思考的积极性,如此,才能使学生更深层次的参与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3]。
(二)调动学生生活经验,锻炼学生思维
无论是数学学科还是其他学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而所有知识的学习都是基于现有的知识点。教师教学不能脱离生活,除教材本身所有的特点与规律之外,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参照的要素。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历出发,在把握学生亲身经历的基础上,将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概念使其得到解决并能得以应用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思维的一般规律是:由已知概念延伸至未知,由感性材料发展成为理性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住学生的生活经验,由点及面,调动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愿望,主动思考。例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时,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圆柱体或是圆锥体的实物,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做出这两种形状的实物,再引导学生将其拆开,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三角形和圆形表面积的知识得出圆柱或圆锥的变面积,让学生自己求出这两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后,教师最后再给出书本上的答案。这种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点的方式与直接给出最后结论相比,不仅活跃了课堂,更激发了学生的思维[4]。
(三)一题多解,因材施教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不同思维模式和不同社会经历的影响,即使是同一个问题,解决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每位学生的特质和发展特点,以一题多种问法的方式,达到向学生呈现一题多解的目的,通过多种形式的讲解,学生可以在不同的解答方式中发散思维,而不同的解决方法,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各自发现自己擅长的部分,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一题多解的方式不仅丰富了课堂,还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的把握知识点,对知识体系的把握起到了更好地带动效果[5]。
结束语:
小学数学是整个数学体系的基础,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与不断深入,数学教师应该在准确把握课程性质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个人发展的特点与学习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尽管教学模式各式各样,但教师只要善于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教学效果必然可以令人喜出望外。另外,在传统讲授模式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更加立体化,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更能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