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文学课教法初探
2019-01-14
任何事物都有其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教学方法亦是如此。笔者在高中任教四十余载,来老年大学文学班任课后,深感教育对象变了,教学方法也应随之改变。为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得有味、有乐、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有意识地反复。面对老年学员教学,有些知识不要以为讲过了就可以不讲了。特别是一些基础知识,一些难以掌握的知识,教师要结合新授课文反复讲。
比如古体诗词的格律,在选讲唐诗宋词时我已经较系统地介绍过了。但是对“一三五不论,不是不论,二四六分明,一定分明”的知识,对“拗救”的方法,对什么是“孤平”“合掌”的知识,我会结合所讲授具体作家作品,反复讲解。用反复讲解唤醒学员的记忆,联系他们已学的知识,以理解新学的内容。再如,在讲解杜甫的七律《客至》时,对“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中 “但”的理解,我让学员联系以前学过的《卖油翁》“但手熟耳”中的“但”,《木兰辞》“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中的“但”,进行理解,使他们懂得了这句诗里的 “但”不作“但是”讲,而是“只”的意思。
二、运用比较法。实践证明,比较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比如,我会在讲课中用中外作家作品进行比较。在讲解了汤显祖的《牡丹亭·惊梦》后,又特地介绍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并对两剧进行分析比较,从而使学员认识了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而了解了这两位生活在同一个世纪的戏剧家,同时在异地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他们是世界文学阵容中两颗璀璨的明星,他们的思想光芒,一直照耀到当代。
通常用的比较方法还有,不同风格作品的比较,相同题材作品的比较,不同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等等。通过种种纵比、横比,以开拓学员的视野,加深对所学作品的理解。
三、加强趣味性。加强课堂趣味性的方法很多,我主要是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注重采用“讲故事”的手段以提高文学趣味性。教学过程中,在介绍作家生平时,在讲解诗词歌赋中所用典故时,在解释名句名言、成语俗语时,我都努力原汁原味地讲述相关故事或者典故。用故事生动的情节、隽永的内涵,感染、启发学员,以使他们深刻理解、掌握所授知识,并容易记牢。
“讲故事”不但加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而且普及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更使学员认识到,文学作品不是历史,《三国演义》不等于《三国志》,“此曹操”不等于“彼曹操”,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历史真实性和文学真实性的区别。
四、激励学员读写结合。为了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我在教学过程中从保健的角度出发,引导学员养成常读常写的习惯。
为此,我列举了宋代作品最丰的大诗人陆游。陆游85岁的高寿在古代是很少见的。他的长寿秘诀之一就是“读书有味身忘老”“病中书卷作良医”。他读书一生,写作一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我告诉学员,学习诗文、创作诗文,也是很好的大脑“健身操”,能延缓衰老。以此与学员共勉,并鼓励引导学员勇敢创作。鼓励之下,文学班有些学员将自己的作品拿来,要求帮忙修改。我会及时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有时还与学员当面研究如何改笔,相互交流,教学相长。几年来,学员的作品纷纷见诸报端,频频得奖,我深感欣慰!
(摘编自《南通市老年教育优秀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