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后进生转化工作
2019-01-14刘杰
刘杰
(江西省南昌市新才学校,江西 南昌 330039)
所谓后进生,主要指的是学习成绩与道德品质都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本身只具备一个学生的身份,这也是一个基本条件,但是他们本质特点既落后,但是未来也有进步空间。后进生不同于其他因生理因素或者遗传因素造成智力低下、神经质、反应迟钝等儿童,他们也与具有反社会行为或者已经走上犯罪道路的问题儿童也不尽相同。后进生一个鲜明特点则是具有双向性,也就是说他们既能进步也能落后。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科学的方法,那么很大几率可以将其转化成优秀的学生;如果放任不管,则他们很有可能走上更加“坏”的道路。
一、分析小学数学后进生的主要成因
导致数学后进生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受到家庭因素影响,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他们的父母为了维持生计,选择长期在外地打工,这就导致教育学生的责任都落在其祖父母的身上[1]。因为监护人出现转变,导致这些学生从小缺乏父母关心,内心缺乏安全感,外加上祖父母过分溺爱,导致他们容易养成不同的坏习惯,进而成为小学数学学习后进生。二是受到学校因素影响,很多学校或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将升学率摆在首位,过于重视学生个人成绩,对学生的判断总是拿分数说话,面对这种情况,后进生常常会受到教师的忽视或者斥责,最终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三是社会因素影响,近几年,因为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学习无用论十分盛行,这就容易导致学生思想发生扭曲。外加上学校周边有较多的KTV、网吧等多个娱乐场所,并且网络、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盛行,这就给学生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学生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难以避免会出现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成绩进一步下滑。
二、小学数学后进生转化实际策略
(一)教师应当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会根据学生成绩好坏来对待学生,并且带有色眼镜对待学习较差的学生。在面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时,总是面带笑容、温柔以待;而面对学习较差的后进生,则满怀厌恶、冷漠讥讽。正是因为这个情况,导致后进生长期受到教师的轻视与遗忘,难以得到教师的认可,继而产生自暴自弃情况,成绩也难以提高。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摒弃以往心态,平等对待班级所有同学,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后进生。教师应当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爱护与关心,不断激励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欲望,最终能够奋发向上好好学习[2]。
(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我们经常说数学学习就好比在盖一座楼房,如果没有打好基础,那么又怎么能继续盖下去呢?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它存在很强的连续性与层次性,如果学生不能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随着年级升高,再怎么努力学习也很难追上。大部分后进生成绩长期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或者数学基础差,而学生缺乏良好学习习惯背后,总是会存在一段不被人们所了解的故事。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情况,帮助他们找到真正原因,最终提高他们数学学习成绩。如果一个学生因家庭关系长期处于一个不开心状态,每天上课也会缺乏注意力,因此很难提高数学学习成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与家长进行沟通,或者带领学生到心理咨询师请心理辅导教师帮助其做好心理辅导,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尽快走出心理阴影[3]。
(三)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想要使后进生转化成优等生不是一项简单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转化他们过程中也不能一蹴而就。想要帮助后进生转化,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教师应当做好教育工作[4]。我们经常说好的习惯不容易养成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养成坏习惯那么就很难改掉。比如学生不能按时的上交作业,这就说明这些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时间习惯,缺乏时间观念,做什么事情都喜欢磨蹭,同样的题,别人可能几分钟就完成了,他们却需要花费十几分钟,或者更长时间才能完成,最后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通常学生会从低年级开始养成磨蹭的习惯,随着时间的延长,想要改变这个坏习惯就变得十分困难,这同样为转变后进生增加难度。很多后进生具备的不良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尽管他们内心十分想去改变,但是无论多努力都难以改变这个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必须做好教育工作,反反复复、时时刻刻叮嘱他们、提醒他们、帮助他们、督促他们,最终使他们意识形态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不良生活与学习习惯。
除此之外,教师在转变后进生时还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因为这个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是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教师对他们有马拉松式的耐心,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将他们从落后群体中拉出来[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班级中必不可少的成员,因此班集体与学生之间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每个学生的客观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为他们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学习方法。除此之外,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端正态度,用平等的态度对待班级每位同学,使他们都能切身感受到班集体的关爱。在转化后进生时也需要时刻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给予他们一定的安全感,使他们可以相信教师、相信学校,以此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