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2019-01-14李永忠
李永忠
(四川省资中县银山镇双塘小学,四川 资中 641200)
本文通过对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的意义和方法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带去一定参考。
一、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而数学学科的学习考验逻辑思维能力,课堂内容相较于其他科目比较枯燥,所以课堂上小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讲。这时候,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教学就很有必要了,用小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片段来教学,并且融入数学知识,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对钟表指针的认识一堂课中,老师可以先问问学生几点钟从家出发去上学,那时的钟表时针、分针的指向都在哪里。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在生活中数学的认识,进而激发他们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提升学生数学掌握能力。在课堂上老师将生活化的情境积极融入数学教学中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例如,小学生普遍对于食物比较感兴趣,这时老师的情境化教学就可以从食物入手。比如在数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家里来了客人,妈妈主动为他们准备了苹果,妈妈一共准备了五个苹果,客人吃掉了两个,还剩下几个?在这样的情境化中,小学生往往能够被吸引着去进行加减法的运算,进而得出结论。可以说生活化情境的融入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会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还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生活技能。
二、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一)主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起着主要的引导作用,所以教师要积极地创设生活化情境,将小学生代入到情境中去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展示,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提问让学生找出时针、分针所指向的位置。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回忆,比如每天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去上学,那个时候家里的钟表的时针、分针的指向又是怎样的?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那就让学生放学后回家注意观察,下节课再进行提问。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情境的构建,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且能够提高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所以,在主动创设情境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结合生活化情境开展教学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很强,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不仅如此,几何教学中还比较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小学生的年纪小,大脑发育还不完全,很多抽象化的东西并不能理解。这个时候,生活情境的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几何课堂的教学中,如果直接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定义拿出来教学生,学生往往是难以理解的。此时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一些工具如:粉笔盒、收纳盒、讲台等物品让学生进行观察,让他们自己说出以上物品究竟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彼此的特点又是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得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定义,并且重点强调“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这一概念。这样通过具象化的物品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更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利用生活化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化的情境的创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数学。例如: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境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方扮演卖家,一方扮演买家。然后将部分道具进行定价,通过现场的买卖来锻炼学生的速算能力。然后教师要进行点评,核对正确结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将买卖场景切换到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在平时和父母外出购物时也要积极帮助父母计算商品价钱以及找零钱数,锻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数学的运用。
(四)利用生活化情境巩固知识
课下作业的布置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最好途径。在巩固知识环节,教师亦可以将数学融入到情境化教学中。例如:在学习完了《年、月、日》这一课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回家翻看纸质日历或者电子日历,理解年、月、日的真正含义并能准确读出。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随意翻出一张日历,对学生进行随堂测验,让学生将日历上的年、月、日读出,并且做出准确的转化,让学生认识到年、月、日是不一样的时间单位,进而增强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巩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化融入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逐步摸索经验。教师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要主动创设生活化情境,积极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数学的认识与应用,进而提升学生数学的运用能力。此外,在数学方面情境化教学还需要教师在现实生活中多留心,在课堂中多实践,实践后多反思总结进而改进,不断完善小学数学教学在生活情境化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