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原则及策略
2019-01-14尤志梅
尤志梅
(重庆市暨华中学校,重庆 401120)
引言: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生物素养,能够提升学生健康意识。生物教学与健康教育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能够提升学生健康习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进行分析。
一、健康教育渗透原则
(一)立足教材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教学时,应以教材为主,基础此设计教学活动。教材,是学生学习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思想观念的重要内容。在健康教育中,将此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够避免与实际生活脱轨的问题出现。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健康意识,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
(二)健康生活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时,使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使其掌握生物知识。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有健康的生活,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生命观念,使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爱护生命[1]。这样一来,学生在未来遇到困难时,就会以积极生活态度解决问题,对其身心发展具有促进意义。
(三)结合实际生活
教育的意义,就是让个体将学习内容应用生活中,可以用来解决一些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意义,进而提升应用能力。通过生活与教学内容联系,可以转变学生学习态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应合理渗透健康教育,将落实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将学习内容与健康知识联系在一起,以此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为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形成奠定基础。
(一)以生为本,互动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生活经验与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与其互动关于健康的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健康意识。高中学生处于思想观念趋于成熟的阶段,其有较强的自我意识[2]。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发展需求,不利于教学活动开展。通过交流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进而完成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
例如,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与学生互动交流。课堂教学中,将蛋白质的组成、作用展示出来,使学生对生物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当学生了解基本内容后,教师可以问道: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食物中,有哪些含有蛋白质?其从中作用是什么?学生:牛奶、豆制品中都含有蛋白质,其作用是维持人体健康。教师:若是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者摄入过量,人体会发生怎样的情况,举例说明。学生: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 质基础,具有构成机体组织、调节生理机能和供给热能的作用,食物蛋白质缺乏可导致营养不良。然而,过多的摄食蛋白质对机体也同样有害,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等增加,肾脏排泄时会增加负担,同时也可使钙的排出增加,长此下去会引起肾脏损害或引起骨质疏松症。同时过多食用动物性食品,会随蛋白质摄入大量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进入肌体,从而增加了患高血脂症、冠心病的危险。通过师生互动,可以加强学生对该内容的认识,使其学会控制蛋白质的摄入,以此培养学生健康意识。
(二)丰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在现代教学背景下,进行健康教育时,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会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以此提高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中,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内容呈现出来,将教学内容直观化。教师:糖与体重有着亲密的关系。直接表现在过多糖的摄入会让人长胖,导致体重超重。而体重超重则会让身体健康受到威胁[3]。医学研究已表明,肥胖是引发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现在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糖与糖尿病有直接的关系,但其间接关系却很明显。另外,吃过多的饼干、蛋糕和其他甜食,同时也意味着减少了其他必需主食的摄入,如谷类、水果、蔬菜等。这对健康极其不利,因为这种饮食结构会导致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2以及骨骼生长需要的钙、镁和铁的摄入减少。这些营养和矿物质的缺失,将会大大增加骨质疏松症和心脏病的发病几率。基于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通过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学习,了解糖类与脂质在身体中的重要性,进而形成良好饮食习惯。
(三)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健康观念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将网络技术应用教学活动中,以此将生物知识与健康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健康观念与信息素养。通过网络的应用,可以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将教材内容全部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网络的应用,能够将教材中潜在健康知识扩大,方便学生学习,能够推动教学活动开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根据健康教育渗透原则,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健康成长。通过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意识,形成良好生活习惯。教学中,将此渗透在各个环节,以此促进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