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19-01-14王铁力
王铁力
(身份证号码:4103811990****1032)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城市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国内外学者与机构从不同视角对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了各自的理解与认识。从技术上讲,智慧城市要实现透彻感知、互联互通和深度智能,涵盖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ICT、Web2.0等技术领域;从城市治理模式上讲,智慧城市是看待城市的新理念、新视角和新思维,是创新与变革的城市治理观念。许多学者分别从智慧城市本质、城市生态与环境、城市规划、城市科学管理等角度对城市智慧化治理进行重要探索。
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2010年之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处于萌芽阶段,在此期间浙江省宁波市首先在政府的全面推动下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其后其他地方城市纷纷效仿,在“十二五”期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武汉、株洲和佛山等地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规划建设的重点,智慧城市的建设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2016年,我国确定推动八大产业技术创新,其中便包括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国政府又新增100个“新型智慧城市”的相关试点。截止2017年底,全国全部副省级以上城市、89%地级城市、47%县级城市都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到2018年初,全国已经有将近700个城市确定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试点。《2016—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的数据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在我国已全面展开,部分相对发达的省市已进入初级建设阶段,其他城市也开始进入设计与规划阶段。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分为3批,其建设模式可分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驱动型、智慧产业建设驱动型和智慧城市应用建设驱动型。在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中,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类项目数量最多,智慧基础设施与智慧保障体系类项目较少,智慧产业类项目最少。
二、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发展定位不明确,缺乏总体协调规划
现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处于推进期,全国大概有700个城市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大多数城市没有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现有设施和资源等进行详细分析,准确定位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而是沿袭传统建设思路,造成当前城市建设“千城一面”,建设大同小异,不能突出城市特色,没有凸显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也没有形成城市之间优势互补,限制了城市特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二)中小城市化建设的弊端
首先,目标可行性风险。在中小型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方面,需要拟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在此方案中会包含政府公共服务建设的内容、居民生活环境内容以及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容。这样在方案中目标会比较庞大,体系也相对复杂,智慧城市的规划者在一定时间内很难用现有的条件去解决智慧城市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因为技术本身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并且政府和企业以及市民等对智慧城市的要求也不同,所以智慧城市的目标定位比较困难,实践上更是难于预想。
其次,社会环境问题。智慧型城市建设的基础保障来自于更加宽松的市场环境以及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必要的制度等等,这是支撑城市进程的主要因素,智慧城市包含了生态文明、先进文化以及科技的支撑,但是这些资源要在同一时间获得非常困难,更会引起非此即彼的冲突。智慧城市工程项目的开展,需要建立起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社会规范,这样才能调节好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如果没有相匹配的技术,那么,在信息的落实、法律的完善以及风险的主体承担方面将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最后,经济问题。智慧型城市建设在经济方面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风险。在智慧型方案中,主要产业应该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产业结构,但是信息产业在中小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并且在短期内很难完成,并且信息产业如果发展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其他产业资源的利用,使其他产业受到影响,从而对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作用。
(三)智慧城市建设法律法规不健全,建设标准体系不完善
国家层面还没有出台有关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从而造成各个行业各自为政,无法统一协调和约束建设行为,资源不能整合共享,信息不能互通。智慧城市建设覆盖的领域广,涉及的专业技术多,目前技术标准和评估标准不统一,从而不能有效约束和指导智慧城市建设,造成不同行业和不同系统之间接口方式、数据格式、通信方式等不同,从而使信息不能有效互连互通。
三、推动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一)加强统一规划,突出区域特色,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智慧城市建设既关系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也会对以后城市规划建设产生影响;既关系到一个城市、一个区域城市群的发展,也会对国家总体战略产生影响。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时,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从国家到地方,对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领域间的发展要统筹协调,切实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宏观规划和引导。
(二)完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制度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可以使在建的和将要建设的智慧城市的各系统,以及其子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更加合理和高效。智慧城市建设评价体系可以使政府以及其他城市建设相关方了解城市建设进程及效果。技术方面,国家应该确定专门的机构制定技术标准。
结语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基本处于世界的前列,世界范围内可供借鉴的案例不多。近几年虽然有关智慧城市方面发表的论文比较多,但质量不高,真正能够帮助解决实际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的就更少。智慧城市建设是个动态的系统工程,急需学者系统的、更加深入的、有针对性的、实时的对智慧城市进行研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和理论成果,指导智慧城市建设健康、快速发展。